巢云为倪举人赋

· 顾清
越山山人迹大奇,卜居直与浮云齐。 诛茅不畏虎争穴,拓地远教龙择栖。 初来尚嫌巾履湿,住久更觉青天低。 飞旌卷旆互明灭,松窗石榻同凄迷。 时时蒸翠落书幌,往往空青沾杖藜。 山人前年不出山,丹崖绿壑时攀跻。 半筇横绝陇头路,一犁耕破芝田泥。 今日山人振衣起,飞云万里随东西。 翻腾百川雨九土,变化岂复知端倪。 云兮能舒复能卷,世间万事如蓬转。 岩崖霄汉各有时,男儿那得长偃蹇。 作歌赠君殊短短,功成旧巢莫相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巢云:以云为巢,指隐居高蹈的生活。
  • 倪举人:倪姓的举人。
  • 越山:山名,诗中指倪举人卜居之地的山。
  • 山人:指隐士。
  • 诛茅:芟除茅草。诛,(zhū),铲除。
  • 拓地:开辟土地。
  • 飞旌卷旆(pèi):飞扬的旗帜。旆,泛指旌旗。
  • 书幌(huǎng):书帷,指书房中的帷幔。幌,幔帐。
  • 杖藜(lí):拐杖。藜,一种草本植物,茎可做拐杖。
  • 攀跻(jī):攀登。跻,登,上升。
  • 偃蹇(yǎn jiǎn):困顿,窘迫;骄傲,傲慢。

翻译

越山这位隐士的行迹真是奇特,他选择的居所简直与浮云等高。 铲除茅草建房,不怕老虎来争洞穴,开拓土地,让龙也能选择此处栖息。 刚来的时候还嫌弃巾帽和鞋子被打湿,住久了更是觉得青天都变得低矮了。 飞扬的旗帜忽明忽暗,松窗石榻都显得凄迷。 云雾时常蒸腾着翠绿落在书房的帷幔上,往往有空濛的青色沾染到拐杖上。 山人在前些年没有出山,时常攀登那丹崖绿壑。 半根竹杖横绝在陇头的路上,一犁耕破了芝田的泥土。 如今山人整理衣服起身,飞云万里,随意东西。 云翻腾着使百川化作雨水洒向九州大地,这种变化哪里还能知道端倪呢。 云啊,能够舒展也能够卷曲,世间的万事万物就像蓬草一样流转不定。 高岩悬崖和天空都各有其机遇,男子汉怎能长久困顿呢。 写这首歌送给你,虽然很简短,希望你功成名就后也不要远离这旧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倪举人独特的隐居生活以及他的心境变化。诗的开头描述了他隐居之地的奇特和他的勇敢开拓精神。接着通过描写居住环境的感受,如“初来尚嫌巾履湿,住久更觉青天低”,表现出他对这里的逐渐适应和独特的感受。“飞旌卷旆互明灭,松窗石榻同凄迷”等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氛围。

诗中还提到了倪举人过去的生活,如“山人前年不出山,丹崖绿壑时攀跻”,展现了他对山水的热爱。而“今日山人振衣起,飞云万里随东西”则表现了他心境的变化,开始有了更广阔的追求。

最后,诗人以云的舒卷和世间万物的流转不定为喻,鼓励倪举人要积极面对生活的变化,不要长久困顿,同时也表达了希望他功成后不要忘记初心的期望。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生动,通过对倪举人生活和心境的描绘,表达了一种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积极进取的倡导。

顾清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士廉,号东江。弘治六年进士。授编修,进侍读。平生以名节自励。正德初刘瑾擅权,同邑张文冕附之为显宦,清即绝不与通。瑾衔之,出为南京兵部员外郎。瑾诛,累迁礼部右侍郎。前后请立太子、罢巡幸,疏凡十数上。嘉靖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谥文僖。工书,笔致清劲。有《松江府志》、《傍秋亭杂记》、《东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