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黎半千

有子真堪语过庭,贤书久熟綵衣轻。 卿云湛水秋光阔,紫杖临风碧眼明。 散发乐吟三径菊,超尘长服五笙精。 人间好事全无缺,何必金炉羽翰生。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过庭:指承受父训,典故出自《论语·季氏》:“(孔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后因以“过庭”指父训。
  • 贤书:本指举荐贤能的文书,后指考试中式的名榜。此处指科举考试中榜。
  • 綵衣:指戏曲表演的服装或儿童的服装,这里可理解为荣耀、光彩的象征。
  • 卿云:一种彩云,古人视为祥瑞。
  • 湛(zhàn)水:清澈的水。
  • 三径菊:指归隐者的田园生活。“三径”,指归隐者的家园。
  • 超尘:超脱尘世。
  • 五笙精:道教的一种修炼术语,此处指一种超脱尘世的修行境界。

翻译

有这样一个儿子,确实能够承受父训,科举中榜,身着荣耀之衣。祥瑞的彩云映照在清澈的水面上,秋光更加广阔,手持紫杖,迎着风,眼神明亮。他散开头发,快乐地吟唱着归隐田园的诗歌,超脱尘世,长期修习达到一种精妙的境界。人间的美好之事他都没有缺失,又何必追求在金炉中像羽翰一样飞升成仙呢?

赏析

这首诗是对寿黎半千的赞美。首联夸赞他的儿子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并在科举中取得成功。颔联通过描绘彩云、清水等自然景象,以及他的形象,展现出一种开阔、明朗的意境。颈联描述他超脱尘世,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和精神境界。尾联则表达了对他生活美满的肯定,认为他已经拥有了人间的美好,无需再追求其他虚幻的东西。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寿黎半千的钦佩和祝福。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三年渡辽海,涉琼南而归,备尝艰阻,胸次益潇洒廓落。再依雷峰,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 13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