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隐诗
飞鸟处巢穴,遥知风雨期。
吾乃为人期,胡为独后时。
秋风萎嘉木,白露盈庭帏。
昔者荷筱子,沮溺相因依。
岂不惜贤达,殊路安可希。
南涧有蘋藻,北山唯蕨薇。
岁晏归敝庐,策杖任所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招隐诗:古代招人归隐的诗。
- 沼(zhǎo):积水的洼地。
- 遥知:预先知道。
- 吾乃:我却是。
- 后时:落在他人之后。
- 萎(wěi):枯萎。
- 嘉木:美好的树木。
- 庭帏(wéi):堂前的帷幕,此指院子。
- 荷筱(xiǎo)子:指荷蓧丈人。荷:扛着。筱:竹编的耘田农具。丈人:古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该典出自《论语·微子》,荷蓧丈人是一位隐士。
- 沮溺:长沮和桀溺,两位隐士。
- 贤达:有才德和声望的人。
- 蕨(jué)薇:两种野菜。
- 岁晏:年终,一年将尽的时候。
翻译
飞鸟在巢穴内栖息,能预先知道风雨的来临。我被他人期待着,为何却独自落在众人之后呢。秋风吹来,使美好的树木枯萎,白露布满了庭院。往昔有荷蓧丈人,长沮和桀溺相互依靠(过着隐居生活)。怎能不惋惜那些贤达之人,(只可惜)不同的道路怎么能期望相同呢。南山的山涧中有浮萍和水藻,北山只有蕨菜和薇菜。年终之时回到破旧的屋舍,拄着拐杖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赏析
这首诗以飞鸟能预知风雨起兴,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能如他人所期、未能及时实现某种目标的感慨。诗中通过描绘秋风白露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接着提到古代的隐士荷蓧丈人、沮溺,表达了对贤达之人选择不同道路的思考。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南涧和北山的不同景象,暗示了人生道路的多样性。最后,诗人表示在岁晏之时回到敝庐,体现了一种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一种超脱的心境。整首诗意境悠远,语言简洁,富有哲理,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归隐生活的某种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