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之夕分宪张侯以陆羽泉煎茶分惠
注释
- 陆鸿渐:即陆羽,字鸿渐,唐代茶学家,著有《茶经》。
- 甃(zhòu):井壁。
- 坰(jiōng):遥远的郊野。
- 龙涎:一种香料。
- 蓬莱:传说中的海上仙山。
- 弱水:古代神话中险恶难渡的河流。
- 冽(liè):寒冷。
- 诛茅:割除茅草。
- 瀹(yuè):煮。
- 尔来:从那时以来。
- 翳凤:以凤羽为车饰的车子,后用为乘凤的意思。
- 韦布:韦带布衣,借指寒素之士。
- 大纛(dào):古代军队或仪仗队的大旗。
翻译
从前有个叫陆羽的仙人,特别喜爱苦茶,心灵纯净。在山崖泉边、石头水井旁评定茶的等级,好山处处都留下了美名。 建溪、顾渚产出特别的茶品,惠山之外就数中泠泉了。在琵琶洲前的千越溪边,凿石作灶留在山郊。 龙涎倒入古鼎,呈现出翠绿之色,星火迸溅在石头上,寒烟呈现出青色。蓬莱、弱水仿佛都不再遥远,喝上一口,世间的劳累都变得像鸿毛一样轻。 在灵山的南面东冈山麓,有一口井,井水寒冷清澈如美玉。不知何年凿破了这太古之心,据说这是仙人亲手掬成的。 由此可知过去的事物未必值得珍视,这茶这泉应当是无与伦比的。铲除茅草选择居住之地也总是为了这个,在这一丘一壑间暂且隐居保真。 汲取清澈的泉水煮茶不曾疲倦,离集市很近却很少去相见。高尚的情趣不免留在人间,于是写了《茶经》两三卷。 从那时以来寂寞了千余年,山荒石老,人也已成为废墟。樵夫和牧童很少知道这些,山僧和野老只能空自叹息。 西江分宪是位列仙班的人物,暂时摒弃喧嚣,停下旌旗。云雾的帷幔豁然打开,残剩的山水价值倍增。 徘徊的归马从东方而来,飘然如乘坐凤车乘风而来。人生百年,穷困显达固然有所不同,但万古的高义应该是相同的。 从官舍归来仔细地烹茶汲取,茶水飞起翠色,浮光中兔毫盏湿润。我这寒素之士按例受到邀请,那些高官的仪仗又怎能比得上呢。 贫寒的读书人未必擅长写文章,说喝了三碗茶就搜索枯肠写作。在中秋佳节三五之夜不睡觉,起身舞蹈,明月洒下清光。 妻子儿女都大醉而我独自清醒,仰头看着桂花在月中的影子。想读《茶经》又暂且停下,随意写首狂歌引发深深的思考,怎能跟从(仙人)一起在石鼎上煮茶呢。
赏析
这首诗以陆羽泉煎茶为主题,描绘了茶的美妙和泉水的清澈,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和文化意义。诗中通过对陆羽的赞美,表达了对茶文化的敬仰。同时,也描述了陆羽泉的独特之处和其在历史长河中的兴衰,以及分宪张侯的到来使得这里的山水价值倍增。诗人在诗中还表达了对人生穷达的思考和对高义的追求,最后通过描写中秋之夜的情景,烘托出一种清幽、高远的意境。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将茶文化与人生哲理相结合,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