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见马御史贯

· 龚敩
千里山城御史过,共看飞旆拥鸣珂。 履端自觉时方泰,布令欣逢吉始和。 骢马行春骄蹀躞,豸冠簪晓郁嵯峨。 紫薇香蔼凤毛集,翠柏影斜乌尾讹。 民厚只今无狱讼,官清何处不弦歌。 横经每亦思南郡,破敌真能继伏波。 甘雨普天膏泽下,清霜盈路早寒多。 光分云汉三秋月,派出昆崙九折河。 诗向玉堂携綵笔,酒从丹扆倒金荷。 渥洼澒洞来天马,牛斗光芒接太和。 圣代文章归黼藻,人心礼乐在渐摩。 春台未必无冰檗,寒谷争知有薜萝。 浅薄匪才甘自弃,萧条吾道竟如何。 寤言幸窃斯文庇,蚤夜铭心誓弗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旆(pèi):泛指旌旗。
  • 鸣珂(kē):显贵者所乘的马以玉为饰,行则作响,因名。
  • 蹀躞(dié xiè):马行走的样子。
  • 豸冠(zhì guān):古代执法官吏戴的帽子。
  • 嵯峨(cuó é):形容山势高峻,也指高耸的样子。
  • 讹(é):这里指晃动。
  • 黼藻(fǔ zǎo):指华美的辞藻。
  • 澒洞(hòng dòng):绵延;弥漫。
  • 扆(yǐ):古代宫殿内设在门和窗之间的大屏风。
  • 渥洼(wò wā):神话中的地名,传说是神马的产地。

翻译

在这千里山城,御史大人路过此地,众人一同看到飞扬的旗帜簇拥着饰有玉饰的骏马。新年初始,自觉时节安宁泰和,发布政令令人欣喜地赶上吉祥祥和的开端。骢马在春日巡行,骄傲地迈着小步,执法官吏清晨戴着高耸的帽子。紫薇花香弥漫,凤毛般的人才聚集,翠柏的影子倾斜,乌鸦的尾巴晃动。百姓淳厚,如今没有诉讼之事,官员清廉,何处不是弦歌之声。用心研究经典时也会想到南郡,破敌之能真可继承伏波将军。甘甜的雨水如膏脂般普降大地,清霜满路,清晨寒意颇多。光芒如同银河中三月的秋月,又似从昆仑山流出的九折河。在玉堂用带着彩笔写诗,在丹屏前倒下金荷中的美酒。从渥洼弥漫而来的天马,牛斗的光芒连接着太平盛世。圣明时代的文章归于华美的辞藻,人心的礼乐在于逐渐熏陶。春台未必没有冰冷的檗木,寒冷的山谷怎知没有薜荔和女萝。我才学浅薄,甘愿自我放弃,我所追求的道如此萧条,又能怎样呢。醒来后庆幸能受到这文化的庇护,从早到晚铭记在心,发誓永不磨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御史出行的情景以及对社会景象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一些感慨。诗中用华丽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新年伊始的祥和气氛、官员的清正廉洁、社会的安宁和谐以及文化的繁荣。

首联通过描写御史的到来,展现出威严的场面。颔联表达了对新年时节的美好感受和对吉祥开端的欣喜。颈联和颔联继续描绘了骢马、豸冠等形象,以及紫薇、翠柏等景物,烘托出一种繁荣的景象。接着,诗中提到百姓淳厚、官员清廉,社会和谐美好。作者还表达了对文化传承和军事才能的期望。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如甘雨、清霜等,进一步渲染氛围。同时,提到圣代文章和人心礼乐,强调了文化和道德的重要性。最后,作者表达了自己对文化的珍视和对自身的反思。

整首诗层次分明,意象丰富,语言优美,既展现了盛世的景象,又蕴含了作者的思考和情感。

龚敩

明江西铅山人。洪武时以明经分教广信,以荐入为四辅官,未几致仕。复起为国子司业,历祭酒。坐放诸生假不奏闻,免。有《鹅湖集》、《经野类钞》。 ► 15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