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博山老祖于天启甲子书予贱名留从容庵壁间已五十年矣佛生老上座于甲寅七月归之于予作此谢之

多时共住不知名,七十霜螺尚阅经。 从此壁间无点画,抬头空阔眼尤清。
拼音

所属合集

#七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博山老祖:具体所指不详。 天启甲子:指明熹宗天启四年(1624 年)。 霜螺:头发像霜染的螺蛳一样,指年老。(“螺”,读音“luó”)

翻译

曾经一起居住了很长时间却不知道彼此的名字,我这头发如霜染般的老人还在阅读经书。从此那墙壁之间不再有字画,抬头望去,天空广阔,眼睛也格外清明。

赏析

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邃。首句“多时共住不知名”,表达出一种人与人之间奇妙的缘分,即使共处许久,却可能仍对彼此不甚了解,给人一种淡淡的神秘感。“七十霜螺尚阅经”则描绘出诗人虽年事已高,但仍坚持阅读经书,体现出其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后两句“从此壁间无点画,抬头空阔眼尤清”,通过描述墙壁上不再有字画,以及抬头所见的广阔天空,表现出一种超脱和释然的心境,似乎放下了一些尘世的纷扰,心灵得到了净化,获得了一种清澈明朗的感觉。整首诗充满了对人生的感悟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三年渡辽海,涉琼南而归,备尝艰阻,胸次益潇洒廓落。再依雷峰,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 13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