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玉节:古代天子、王侯的使者持有的节杖,这里借指地方长官。(“节”读作“jié”)
- 缄题:信函的封题。
- 霖雨:连绵大雨,后比喻济世泽民。
- 酹:(lèi)把酒洒在地上表示祭奠或起誓。
- 束茅:捆束的茅草,用于祭祀。
- 南楚:古地区名,泛指南方的楚地。
- 遗民:指改朝换代后仍效忠前一朝代的人,也泛指大灾大乱后遗留下来的人民。
- 榇:(chèn)棺材。
- 潜蛟:潜伏在水中的蛟龙,这里可能用以形容西江的神秘和雄伟。
- 诸郎:诸位年轻人,这里当指逝者的儿子们。
- 忝:(tiǎn)辱,有愧于,常用作谦词。
- 长平裔:长平侯的后裔,这里借指功臣的后代。
- 云路:指仕途,高位。
- 九苞:凤的九种特征,后用以比喻有才德的人。
翻译
地方长官的职位刚从汴郊调任,我千里寄去书信,以此寄托神交之情。心怀早年时济世泽民的愿望,如今却无立足之地,只能以青山为祭,洒酒祭奠并捆束茅草表示哀思。南楚的遗民对着芳草哀怨,从西江运回来的灵柩让潜伏的蛟龙也为之哭泣。逝者的儿子们不愧为功臣的后代,在仕途上定能如凤凰的九种特征所寓意的那样,展现出杰出的才能,被人瞩目。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挽诗,表达了对李方伯的深切悼念和缅怀之情。诗的首联通过“玉节新移”和“缄题千里”,交代了李方伯的职位调动以及作者与他的深厚情谊。颔联“有怀旱岁为霖雨,无地青山酹束茅”,既赞扬了李方伯曾经的济世理想,又表达了对他去世的悲痛和无奈,只能以青山为祭。颈联通过“南楚遗民怨芳草,西江归榇泣潜蛟”,描绘了南楚人民的哀怨和西江灵柩运回时的悲痛场景,进一步烘托出悲伤的氛围。尾联“诸郎不忝长平裔,云路争看丽九苞”,则是对李方伯后代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继承父辈的功德,在仕途上有所作为。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苍凉,通过对各种景象和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李方伯的敬仰和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