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溪书屋为金
西川山水天下奇,绵州更好芙蓉溪。
溪流百里到城下,上有茅屋临清漪。
长松荫门白日静,密竹绕宅青春迟。
屋中旧书几千卷,一一牙签分架垂。
主人家本东州彦,衣冠世泽闻邦畿。
高门大字榜孝子,亦有梅屋工文辞。
柯条远布极万里,书香一脉犹连支。
功名奕叶到孙子,兰台石室争峨巍。
天机云锦出桑苧,清庙簠簋资耕犁。
丹青数尺小斋里,尚想清夜闻吾伊。
平桥曲渚往复回,林亭水阁相因依。
扁舟泊岸何所待,溪风飒飒吹人衣。
溪风吹衣人未归,钧天须人运璿玑。
江湖廊庙本异处,轩冕山林非一时。
惟有芙蓉最相忆,开花长满屋东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绵州:在今四川绵阳地区。(绵:mián)
- 清漪:清澈的水波。(漪:yī)
- 东州彦:指才德出众的人。
- 邦畿:古代指天子所在的京城及周围地区,后泛指国境疆域。(畿:jī)
- 簠簋(fǔ guǐ):古代祭祀和宴飨时盛放黍、稷、粱、稻等饭食的器具。
- 吾伊:读书声。
- 璿玑(xuán jī):古代测天文的仪器,也指北斗星。
- 钧天:天的中央,传说中天帝住的地方。
翻译
西川的山水天下称奇,绵州的芙蓉溪更是美好。 溪水奔流百里来到城下,上面有座茅屋临近清澈的水波。 高大的松树遮蔽着屋门,白日里十分宁静,茂密的竹林环绕着住宅,春天似乎来得晚了些。 屋中存有旧书几千卷,每一卷都用牙签分别挂在架子上。 主人家原本是东州的才俊,世代为官的恩泽在京城及周围地区都闻名。 高大的门上挂着写有“孝子”的大字匾额,也有精于文辞的“梅屋”。 家族的福泽如树枝般远布万里,书香一脉如同枝干相连。 功名连续传到子孙后代,他们在兰台石室中争比高大巍峨。 精妙的文章如同从桑苎中织出的云锦,正如清庙中的簠簋需要依靠耕种来提供。 在几尺大的小斋里有丹青画作,还能想象到在清静的夜晚听到读书声。 平桥曲渚来来回回,林亭水阁相互依傍。 小船停在岸边在等待着什么,溪风飒飒吹拂着人的衣裳。 溪风吹着衣裳,人还未归来,天帝需要人去运转北斗星。 江湖和朝廷本来就是不同的地方,官位和山林之乐也不是同一时刻能拥有的。 只有芙蓉花最让人思念,在屋东篱下开满了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蓉溪书屋的美景以及主人家的家世和文化传承。诗中先写蓉溪的山水之奇,再写书屋的环境清幽,书多且整理有序。接着叙述主人家的显赫家世和良好的文化底蕴,强调了家族的荣誉和传承。诗中还提到了功名、文章、丹青等,展现了主人家的多方面才华和成就。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芙蓉花的喜爱和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人生的一些思考,认为江湖和廊庙是不同的处境,轩冕和山林的乐趣也不能同时拥有。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流畅,富有文化内涵,将自然景观、家族荣誉、文化传承和人生思考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以丰富的审美感受。
顾清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士廉,号东江。弘治六年进士。授编修,进侍读。平生以名节自励。正德初刘瑾擅权,同邑张文冕附之为显宦,清即绝不与通。瑾衔之,出为南京兵部员外郎。瑾诛,累迁礼部右侍郎。前后请立太子、罢巡幸,疏凡十数上。嘉靖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谥文僖。工书,笔致清劲。有《松江府志》、《傍秋亭杂记》、《东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
顾清的其他作品
- 《 西轩夜坐各赋一物孚若得瓷瓯师邵牙箸文宿银?予得红烛 》 —— [ 明 ] 顾清
- 《 对菊用秉之韵 》 —— [ 明 ] 顾清
- 《 乐间园为同年夏如山赋十二首 其八 岁寒径 》 —— [ 明 ] 顾清
- 《 以诗寄师邵御史戏书其后 》 —— [ 明 ] 顾清
- 《 冶斋先生挽诗 》 —— [ 明 ] 顾清
- 《 壬戌元宵应制绝句八首 其八 》 —— [ 明 ] 顾清
- 《 题赵希文所藏王孟仁小景 》 —— [ 明 ] 顾清
- 《 忆家园廿六首石榴 》 —— [ 明 ] 顾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