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河采莲行

长干六月莲花开,九衢烁石飞尘埃。清凉自可消热恼,至今奇异抽莲台。 上河种莲莲千顷,独有一池最清冷。五花一蒂间红黄,或三或九相牵引。 更有垂头照水莲,花头在水蒂在天。瓣剪轻罗千叠细,香留湿露半铢妍。 世间物理须平常,一花一蒂自相当。譬如百工各一艺,流行王泽称安康。 即使一蒂悬二花,并头已足使人誇。三五钩连至九瓣,真疑玉阙开天葩。 周公多才复多技,若无其德才则累。对花不觉惜花奇,以理求之或相似。 柳子上河访友归,说花真使心魂飞。兼言一士能扛鼎,直气不剉与身肥。 青原瀑布开生面,曾驱五虎出山嵋。鸡鸣半叶即淩风,一见未语知猿公。 相携池畔寻菡萏,四枝照水新芙蓉。池上主人叉腰立,对花与之施长揖。 最嫌礼数缚人情,怒气横生手以戟。转盻之间池水沸,莲花出水香流地。 力士早曾脱巾舄,水中那得藏蛟兕。今春碣石归金陵,风尘困折意难清。 忽闻奇事探奇赏,烦襟荡涤归清溟。嗟吁中和祥瑞被草木,何不直与万姓消刀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长干(gān):古建康里巷名,位于今南京市南。
  • 九衢(qú):纵横交叉的大道。
  • 烁(shuò)石:使石头熔化,形容天气炎热。
  • 热恼:佛教语,谓烦恼;亦泛指烦恼。
  • 五花一蒂:同一花蒂上开出五朵花。
  • 铢(zhū):古代重量单位,二十四铢为一两。
  • 王泽:帝王的恩泽。
  • 累(lěi):连累,牵累。
  • 菡萏(hàn dàn):荷花的别称。
  • 舄(xì):鞋子。
  • 兕(sì):古代一种像牛的野兽。

翻译

在六月的长干,莲花盛开,大道上炎热似能让石头熔化,飞扬着尘埃。清凉的感觉自然可以消除烦热与烦恼,至今那奇异的莲花出自独特的莲台。 上河之地种植着千顷莲花,只有一处池水最为清冷。有的莲花五花一蒂,红黄色相间,有的三朵或九朵相互牵引。 更有垂头照水的莲花,花朵在水中,花蒂朝向天空。花瓣如同裁剪过的轻罗,千层细叠,香气留存着湿露,半铢般的美好艳丽。 世间万物的道理应当平常,一朵花一个花蒂自是相互对应。就如同各种工匠各自有一种技艺,帝王的恩泽流传,天下称为安康。 即使一个花蒂上悬挂着两朵花,并头开放已足够让人夸赞。三五朵相连直至九瓣,真让人怀疑是天宫中开放的奇花。 周公多才多艺,如果没有他的品德,才能反而会成为累赘。对着花不觉得怜惜花的奇异,用道理去探求,也许有相似之处。 柳子从上河访友归来,说起花来真让人心魂飞扬。并且说有一个壮士能够扛鼎,他的正直之气不弯曲,身体健壮。 青原的瀑布展现出新颖的面貌,曾经驱赶五只老虎出了山嵋。鸡叫半声就凌风而起,一见面没说话就知道是猿公。 相互携手在池畔寻找荷花,有四枝照水如同新的芙蓉。池上的主人叉着腰站立,对着花向它施长长的作揖。 最嫌弃那些礼数束缚人情,愤怒之气横生,手中拿着戟。转眼之间池水沸腾,莲花从水中长出,香气流淌满地。 力士早已经脱下头巾和鞋子,水中哪能藏得住蛟龙和兕兽。今年春天从碣石回到金陵,被风尘困扰折磨,心意难以清朗。 忽然听闻奇异之事前去探寻欣赏,烦恼的心情被荡涤,回归到清静的境界。唉呀!中正平和,祥瑞之气覆盖草木,为何不直接为万民消除战争呢?

赏析

这首诗以莲花为主题,描绘了莲花的各种姿态和美丽,同时通过对莲花的描写,探讨了世间的道理和人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写,如“五花一蒂间红黄,或三或九相牵引”“更有垂头照水莲,花头在水蒂在天”等,将莲花的形态和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作者还将莲花与世间的道理相结合,如“世间物理须平常,一花一蒂自相当”,表达了对世间万物规律的思考。此外,诗中还穿插了一些人物和故事,如周公、柳子、力士等,增加了诗歌的丰富性和趣味性。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同时还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三年渡辽海,涉琼南而归,备尝艰阻,胸次益潇洒廓落。再依雷峰,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 13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