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山歌
注释
珊瑚洲:传说中的海中洲名。 沉香浦:带有浓郁香气的水边。 禅山:诗中所指的山名。 坞(wù):地势周围高而中间凹的地方。 文锦:色彩斑斓的锦缎。 玛瑙:一种宝石。 鸡豚(tún):鸡和猪。 竹苞:竹子茂密丛生的样子。 箭茂:箭竹茂盛。 参伍:相互交错。 文犀:有纹理的犀角。 翡翠:一种珍贵的玉石。 明珰(dāng):用珠玉制成的耳饰。 击毂(gǔ)摩肩:形容人车拥挤。 憧憧(chōng chōng):形容往来不定的样子。 杂沓(tà):众多杂乱的样子。 纷芳:应作“纷扬”,意为飞扬,飘散。 清泚(cǐ):清澈的水流。 朱楼:富丽华美的楼阁。 芙蓉:此处指木芙蓉,一种花卉。 黄木湾:地名。 鲛人:神话传说中的人鱼。 绡(xiāo):生丝织成的薄纱。 估客:商人。 槎(chá):木筏。 鳀(tí)海:我国古代对今日本海及黄海的称呼。 岚(lán)波:波浪。 虞泉:传说中的日落之处。 郊外:城外。 戎马:指军事战争。 巢风穴雨:指在风雨中漂泊,居无定所。 鹏溟:南海的代称。 裙虱:喻指卑微无用之人。 雄籓(fān):强大的藩镇。 柱壮:支柱坚实。 欃枪(chán qiāng):彗星的别称,古人认为是凶星,此处喻指灾祸。 秋闱(wéi):科举时代秋季举行的乡试。 凤书馆阁:指文人聚集的地方。 文臣:文职官员。 远甸:远方的郊野。 闾阎(lǘ yán):平民百姓居住的地方。 太史:史官。 国体:国家的体统。 越王城:历史上越王居住的城池。 粤女:广东的女子。 锦茵:锦制的垫褥。 牙樯:指桅杆。 禅机:佛教禅宗和尚谈禅说法时,用含有机要秘诀的言辞、动作或事物来暗示教义,使人得以触机领悟,故名。 唱詶(chóu):唱和。 磬(qìng)声:寺院中敲击以集僧的鸣器的声音。
翻译
珊瑚洲连接着沉香浦,趁着潮水直往禅山坞前行。 禅山的六个集市每天都很繁华,家家户户排列着文锦,家中有着玛瑙。 桑麻遍布众多水井,鸡和猪散布其中,竹子茂密箭竹繁盛,相互交错。 有纹理的犀角、翡翠和各种明亮的耳饰,街道两旁店铺众多,多么辉煌。 人们车毂相击,肩膀相摩,竞相奔走追逐,来来往往,尘土飞扬。 曲折的水流倒映着清澈的水,朱红色的楼阁相对而立,如同翱翔一般。 西樵山拥抱着茂密的芙蓉花,千红万绿争着像秋霜一样艳丽。 黄木湾头的梅花将要变白,寒冷的香气远远地传递,连着田间小路。 夜晚的集市上,鲛人卖着绡纱归来,早晨的烟雾中,商人乘着木筏停泊。 鳀海的波浪有十万重,虞泉的日月好似两个黑色的圆环。 自从郊外有了战事,兵马动乱,人们在风雨中居无定所,为家室忧愁。 数着南海的众多地方,因为那里的人都卑微无用。 南海的风光原本太平,竹弦丝管争相鸣叫。 强大的藩镇支柱坚实,灾祸远离,朝廷的宫殿高大,天空清朗。 今年秋季的乡试特别新颖,文人聚集的地方来了文臣。 远方郊野的文风更加兴起,杰出的人士都如同麒麟一般。 太史正值春秋鼎盛,他的文章如翔龙威凤般惊人。 当年陆贾也是说客,但他宣布皇帝的恩德还不够真切。 太史读书明白国家的体统,每一杯酒每一首诗都充满精神。 在越王城下叹息着过去的遗迹,广东的女子在花田里坐在锦垫上。 手中拿着金玉制成的双笔管,根据道理合适就能屈伸。 装饰华美的船悠闲地到禅山游览,观看禅山的人如山丘般众多。 没有感觉到军队的气氛,高兴地看到上天的恩泽来到龙洲。 务必让平民百姓的生活充满景色,能让国家展现出风采。 太史更能超脱物外,禅机与我相互唱和。 一路上梅花紧密地相送,寺院的磬声敲彻,海门的秋天显得格外宁静。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禅山地区的繁华景象以及社会的变迁。诗的前半部分详细描述了禅山的繁荣,包括繁华的集市、丰富的物产、美丽的景色以及热闹的人群,展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后半部分则提到了战事带来的影响,人们的生活变得不安定,但随后又描述了南海地区逐渐恢复太平,文风兴起,人才辈出的情景。
整首诗语言优美,用词丰富,通过对各种景象和事物的描绘,如珊瑚洲、沉香浦、禅山坞、文锦、玛瑙、桑麻、鸡豚、竹苞、箭茂、文犀、翡翠、明珰等,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观察力。同时,诗中也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禅山的繁华与战事的动荡进行对比,突出了和平的珍贵。此外,诗中还表达了对文化教育的重视和对人才的赞美,体现了作者对社会发展的期望。最后,诗中的磬声和梅花相送的描写,为全诗增添了一份宁静和悠远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