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琵江口:地名。
- 更阑(gēng lán):更深夜尽,深夜。
- 未了心:未完成的心愿,未实现的抱负。
- 敝絮:破旧的棉絮。
- 华亭渔父:用了西晋文学家张翰(字季鹰)的典故。张翰在洛阳为官,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遂命驾而归。这里借指作者向往的自在逍遥的生活。
翻译
半夜里,半片树叶萧萧作响,夜雨侵袭而来,我又在将残破的梦境寄托于人生的浮浮沉沉之中。 到了深夜才发觉自己终究是个过客,岁月流逝,难以实现心中未完成的愿望。 两层破旧的棉絮勉强支撑着抵御从暗处透进来的寒气,寒风吹过十里,我独自吟咏。 我尤其崇尚像华亭的渔父那样自在的生活,不知何时才能追寻到那样美好的踪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在夜雨侵袭的夜晚,诗人寄居于琵江口,心中充满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自在生活的向往。诗的前两句通过“半叶萧萧”“夜雨侵”“残梦”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孤独的氛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起伏的无奈和感慨。“更阑始觉原为客,岁去难酬未了心”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在深夜中意识到自己的漂泊之身,以及岁月流逝中未实现的心愿,体现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未来的迷茫。后两句“敝絮两重支暗漏,寒风十里到孤吟”,通过描写破旧的棉絮和寒冷的风,强调了环境的艰苦和诗人的孤独。最后一句“华亭渔父吾尤尚,芳迹何年得并寻”,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够像华亭渔父那样摆脱尘世的束缚。整首诗意境深沉,情感真挚,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将诗人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