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神祠

功齐玄默拥高幡,海色沧茫敞祀门。 金殿气藏千族雨,玉舆神数百灵尊。 怀柔代见存芳碣,崇秩今传出禁垣。 禋类六宗蕃万姓,更谁憔悴走乾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玄默:谓沉静无为。
  • 沧茫:同“苍茫”,指辽阔无边的样子。
  • 祀门:祭祀的门户。
  • 玉舆:指帝王的车辇。
  • 神数:神灵的数量。
  • 百灵尊:各种神灵的尊崇地位。
  • 怀柔:用政治手段笼络其他的民族或国家,使归附自己。
  • 芳碣:美好的石碑。
  • 崇秩:优厚的俸禄,这里指隆重的祭祀礼仪。
  • 禁垣:指皇宫。
  • 禋类:古代祭天的一种礼仪。
  • 六宗:古所尊祀的六神。

翻译

其功劳可与沉静无为相比,簇拥着高大的旗帜,苍茫的海色中敞开着祭祀的大门。金殿中气势藏纳着千家的雨水,帝王的车辇彰显着众多神灵的尊贵。用怀柔政策代替战争而被见证,留存着美好的石碑,隆重的祭祀礼仪现今从皇宫中传出。以祭天的礼仪祭祀六神,使众多百姓繁衍兴盛,又有谁会在这天地间憔悴奔走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南海神祠的庄严景象以及其蕴含的意义。首联通过“功齐玄默拥高幡,海色沧茫敞祀门”,展现了南海神祠的重要地位和宏伟气势。颔联“金殿气藏千族雨,玉舆神数百灵尊”进一步强调了其神秘和庄严。颈联“怀柔代见存芳碣,崇秩今传出禁垣”则体现了怀柔政策的成果以及对神祠祭祀的重视。尾联“禋类六宗蕃万姓,更谁憔悴走乾坤”表达了对神灵庇佑下百姓安康的期望。整首诗意境恢弘,语言典雅,通过对南海神祠的描写,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神灵的敬仰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三年渡辽海,涉琼南而归,备尝艰阻,胸次益潇洒廓落。再依雷峰,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 13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