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蜀中喻胜力居士

颊边耸带蜀中山,鬓脚言从乱后斑。 未到汉原悲旧国,才离海岛似生还。 一篙绿水寻僧远,半榻疏钟到梦閒。 莫厌虚房强留住,半生曾几住人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蜀中山:四川的山脉。 鬓脚:耳朵前边长头发的部位,这里指头发。 汉原:可能指蜀汉(shǔ hàn)地区的平原,这里借指故国旧地。 海岛:诗中可能指喻胜力居士曾居住或经过的某个岛屿。 篙(gāo):撑船的竹竿或木杆。 榻(tà):狭长而较矮的床,也泛指床。

翻译

脸颊边高耸的轮廓如同蜀中的山脉,鬓角的头发说是从战乱后开始变得斑白。还未到达汉原之地就已为故国悲伤,才离开海岛就好像获得新生一般。撑着一竿绿水去远方寻找僧人,在半张疏简的床上,听着钟声,进入闲适的梦境。不要嫌弃这空房,勉强在此留住吧,人生半辈子又能在人间住上几回呢?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赠给蜀中喻胜力居士的作品,诗中通过对喻胜力居士外貌、经历和心境的描绘,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首联描写了居士的外貌特征,同时暗示了他经历过战乱的沧桑。颔联进一步表达了他对故国的思念和对新生的感慨。颈联描绘了居士寻僧的情景和在疏钟陪伴下的闲适梦境,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尾联则以一种豁达的态度,劝居士不要嫌弃虚房,珍惜在人间的时光。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将历史的沧桑、人生的感悟和对宁静的追求融为一体,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释今沼

今沼(一六二一--一六六五),字铁机。番禺人。天然禅师族侄。原姓曾,名炜,字自昭。诸生。明桂王永历十二年(一六五八)迎天然老人返雷峰。十四年开戒,与石鉴禅师同日受具,命司记室,寻升按云堂。随杖居东官芥庵,益自淬励。一夕坐亡,卒年四十五。有全集行世。清同治《番禺县志》卷四九有传。 ► 12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