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吴采臣粮宪春日偕两令君令甥及诸公过游予他出乘予新制舟至大通寺
参差玉树会鸣珂,辟咡登临乐事多。
白练影光分綵笔,绿畴云起濯新禾。
早随学礼谈廊庙,时亦寻僧到薜萝。
象舞凤翔那得似,老莱衫袖引高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参差(cēn cī):形容树木高低不齐的样子。
- 玉树:这里指优秀的人才。
- 鸣珂(míng kē):显贵者所乘的马以玉为饰,行则作响,因名。
- 辟咡(pì èr):交谈时侧着头,避免口气触到对方,为古人表示尊敬的一种姿势。
- 白练:白色的绢布。
- 綵笔:即彩笔,比喻有写作才华。
- 畴(chóu):田地。
- 薜萝(bì luó):薜荔和女萝,借指隐士的住处。
翻译
树木高低不齐,优秀的人才们骑着饰有美玉的马聚在一起。人们侧着头交谈,登临此处,快乐的事有很多。白色绢布般的光影映照着人们的文才,绿色的田野上云朵涌起,润泽着新长的禾苗。早早地随着学习礼仪之人谈论朝廷之事,有时也会寻僧来到隐士的居处。这样的景象哪像象舞凤翔啊,穿着老莱子般的衣衫,挽起衣袖引吭高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春日的出游活动,展现了热闹欢乐的场景以及丰富多彩的内容。诗中通过“参差玉树会鸣珂”表现出参与者的优秀和高贵,“辟咡登临乐事多”则突出了人们在游玩中的愉悦心情。“白练影光分綵笔,绿畴云起濯新禾”两句,用生动的画面描写了光影与文采的辉映以及田野的生机勃勃,给人以美的感受。“早随学礼谈廊庙,时亦寻僧到薜萝”体现了活动的多样性,既有对朝廷之事的谈论,也有对隐士生活的探寻。最后“象舞凤翔那得似,老莱衫袖引高歌”以独特的表述,强调了这次出游的独特与欢乐,人们尽情地享受着这美好的时光。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流畅,将春日的美景和人们的愉快心情融合在一起,富有艺术感染力。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三年渡辽海,涉琼南而归,备尝艰阻,胸次益潇洒廓落。再依雷峰,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 1311篇诗文
释今无的其他作品
- 《 小除 》 —— [ 明 ] 释今无
- 《 予欲复梅花庄已縳茅三间种梅数千本 》 —— [ 明 ] 释今无
- 《 黄扶升陶昭美苏式容何玉琪过访次韵奉答 》 —— [ 明 ] 释今无
- 《 寿佟臬宪奎庵 》 —— [ 明 ] 释今无
- 《 送刘汉臣归凤城 》 —— [ 明 ] 释今无
- 《 辽海舟中 》 —— [ 明 ] 释今无
- 《 癸丑仲春梅长道兄洁诚拨置家缘入海幢将一月修建大悲宝忏深念众生以无明业垢妄造种种能一念回光可以薄宿愆而植新种用是恳祷上及父母下逮亲串凡在梅公相敬相爱之中则以真诚感格仰求拯拔夫舍资财作佛事人或不少舍资财而能洁身洁念则甚少也能洁身洁念时或不少能深知一念回光可以消殒业垢又能扩充其量上及父母下逮亲串此非自信之笃其能如是乎士夫家以理解恃聪明不信有此忏业消垢之事然念念腾腾岂他人哉此固不足与俗人言也梅兄当自信之耳 》 —— [ 明 ] 释今无
- 《 辽海舟中 》 —— [ 明 ] 释今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