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面壁初祖

梁园魏苑不多程,一别无人识姓名。 月里兔归原羿妇,罗中人语是秦鹦。 刊山琴斧须难折,入海狂波莫乱迎。 兀兀微微相非相,天龙长此护云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梁园:一名梁苑,西汉梁孝王所建的东苑,故址在今河南省开封市东南。这里借指繁华的地方。
  • 魏苑:借指美好的园林。
  • 羿(yì)妇:指嫦娥,后羿的妻子。传说后羿从西王母处得到不死之药,嫦娥偷吃后奔月成仙。
  • 罗中:罗网之中。
  • 鹦(yīng):一种鸟类,常被人豢养。此处“秦鹦”指被人控制、没有自由的鸟。
  • 刊山:砍伐山林。
  • 兀兀:静止貌。
  • 微微:幽微,细微。
  • 云旌(jīng):像旗帜一样的云。

翻译

从繁华的梁园到美好的魏苑并没有多远的路程,然而这一分别后便无人知晓(初祖)的姓名。月宫中的玉兔原本是后羿的妻子嫦娥所化,罗网中的人所说的话就像被控制的秦地鹦鹉一样。砍伐山林的斧头难以折断(初祖的意志),面对汹涌入海的狂波不要胡乱去迎接。(初祖)静静地处于似是而非的状态中,天龙长久地在此守护着如旗帜般的云彩。

赏析

这首诗以一种隐晦的方式描绘了面壁初祖。诗的开头通过“梁园魏苑不多程,一别无人识姓名”表达了初祖的隐世和不为人知。接下来,“月里兔归原羿妇,罗中人语是秦鹦”用神话传说和形象的比喻,暗示了世间的虚幻和人们的身不由己。“刊山琴斧须难折,入海狂波莫乱迎”则强调了初祖坚定的意志和面对外界干扰的态度。最后,“兀兀微微相非相,天龙长此护云旌”描绘了初祖的高深境界以及受到的庇佑。整首诗充满了禅意和哲理,意境深远,用词巧妙,通过各种意象的组合,表达了对初祖的敬仰和对其境界的赞美。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三年渡辽海,涉琼南而归,备尝艰阻,胸次益潇洒廓落。再依雷峰,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 13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