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源赵典闱见访奉赠一律同入花田携二章见赠用予原韵即于花田叠詶其意

虚江亭午日犹存,桂楫看花拨水痕。 太乙使星分地轴,风霓到影入天门。 平原易起芳时恨,丽句堪招北月魂。 欲觅草青无处觅,明妃那得有孤村。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虚江:“虚”在此可能有虚幻、空寂之意,“江”指江水。“虚江”一词在诗中可能指特定的江水或具有某种象征意义的水域,具体含义需结合诗歌上下文来理解。
  • 桂楫(jí):桂木船桨,亦泛指桨。楫,船桨。
  • 太乙:亦作“太一”,星名。又神名,天之尊神。在古代汉族传说中,太乙是北极星神或天地神。
  • 使星:即星使,古时认为天节八星主使臣事,因称帝王的使者为“使星”或“星使”。
  • 地轴:地球自转所围绕的轴,天文学上,地轴是地球自转的假想轴。
  • 风霓(ní):风和虹霓,借指自然风光。
  • 天门:神话传说中天宫的门。
  • 芳时:美好的时光,指春天。
  • 丽句:优美的语句。
  • 北月魂:可能是一种富有诗意的表达,具体含义较难确切解释,或许与北方的月亮或其象征意义有关。
  • 明妃:即王昭君,汉元帝宫人,名嫱,字昭君,晋避司马昭讳,改称为明帝,又称明妃。

翻译

中午时分,虚江的亭子依然存在,我划着船用桂木做的桨去赏花,船桨拨动着水面留下痕迹。 太乙星使好像分布在地轴之上,风和彩虹的影子映入门户如同进入天门一般。 在平原上容易产生春天美好时光的遗憾,优美的诗句可以招来北方月亮的神韵。 想要寻找青草却无处可寻,王昭君怎么会在那孤独的村落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富有意境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色和情感的表达,展现出一种独特的诗意氛围。诗中用“虚江亭午”“桂楫看花”等词语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情境,同时“太乙使星”“风霓到影”等又增添了一些神秘的色彩。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感慨和对某种神韵的追求,最后以“欲觅草青无处觅,明妃那得有孤村”结尾,给人留下了一些思考和遐想的空间。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各种意象的运用,传达出了作者复杂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三年渡辽海,涉琼南而归,备尝艰阻,胸次益潇洒廓落。再依雷峰,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 13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