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尚钦臣赴阳春令

两度栽花春日深,儒生经术济时心。 乱离百姓真堪惜,跌宕材华岂易寻。 琴拂金徽原有调,僧怀茅屋动孤吟。 习家池馆嫌多事,案牍閒应对石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经术(jīng shù):指以经书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术。
  • 乱离:指因遭战乱而流离失所。
  • 跌宕(diē dàng):指洒脱,不受拘束。
  • 金徽:指琴上系弦之绳,代指琴。
  • 案牍(àn dú):指官府文书。

翻译

两次栽花时春日已深,儒生拥有用经术拯救时局的心意。 在战乱中流离失所的百姓实在令人怜惜,洒脱而有才华的人哪里容易找到。 琴拂动着琴弦原本就有曲调,僧人怀着对茅屋的情感独自吟诗。 习家池馆的事太多显得繁杂,在空闲时处理文书来应对石林的景色。

赏析

这首诗是送尚钦臣赴任阳春令时所作。首联通过“两度栽花春日深”点明时间,同时衬托出尚钦臣的儒生形象以及他的经世济民之心。颔联表达了对百姓在战乱中流离失所的同情,以及对杰出人才的珍视。颈联以琴音和僧吟进一步烘托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尾联则提到习家池馆的琐事繁多,而尚钦臣在处理案牍之余,还能欣赏石林美景,体现了对他的一种期望和祝福。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之情,又蕴含了对时局和人生的思考。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三年渡辽海,涉琼南而归,备尝艰阻,胸次益潇洒廓落。再依雷峰,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 13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