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吴淞(wú sōng):水名,即淞江,发源于太湖,到上海合黄浦江入海。
- 红蓼(hóng liǎo):蓼的一种。多生水边,花呈淡红色。
- 白蘋(píng):水生植物,即“浮萍”。
- 郁林:在广西,这里借指陆大用的故乡。
- 甫里:在今江苏吴县甪直镇。唐代诗人陆龟蒙曾居此,自号甫里先生。这里以陆龟蒙比陆大用。
- 鲈鲙(lú kuài):鲈鱼脍。晋代张翰在洛阳为官,见秋风起,想起家乡的菰菜、莼羹、鲈鱼脍,便辞官归乡。后以“鲈鲙”为思乡的典故。
翻译
当官的人家住在吴淞江边,不穿羊裘只穿蓑衣。 在那红蓼白蘋生长的地方随处停船,任凭他在清风明月下尽情歌唱。 你来自郁林,家族声望久远,如现在住在甫里般无官一身轻,野趣兴致多。 昨夜秋风吹进了客人的梦乡,想问你那鲈鱼脍的味道究竟如何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居住在吴淞江边的官吏的生活情景。诗的前两句通过“不着羊裘只着蓑”,表现出主人公的质朴和随性。接下来的两句“红蓼白蘋随处泊,清风明月任情歌”,营造出一种自由自在、悠然自得的氛围,展现了他闲适的生活状态。“郁林有石家声旧”提到主人公的家乡,暗示其家族的声望,“甫里无官野兴多”则以陆龟蒙自比,突出了他无官一身轻、享受野趣的心境。最后两句“昨夜秋风吹客梦,问君鲈鲙味如何”,用张翰思乡的典故,委婉地表达了主人公可能的思乡之情,同时也增添了诗的文化内涵和韵味。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清新优美,通过对景物和情感的描写,展现了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