圌山长甚出孟渎即见之舟人呼为随山谓连绵不断若随人上下也阻风泊一夕

· 顾清
青山傍我舟,势若随人去。 因之得随名,万古滨江住。 我来潮正落,龈腭尽呈露。 仰攀鱼龙窟,凛有覆压惧。 登高足力倦,望远关百虑。 重来复何时,记取停舟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圌(chuí)山:山名。
  • 孟渎:河名。
  • 龈(yín)腭(è):牙龈和腭,文中指岸边的山形地貌。

翻译

那青山紧靠着我的船,山势似乎要随着人移动。 正因如此得了“随山”这个名字,它永远矗立在滨江之畔。 我来的时候潮水正在退落,岸边的地形完全显露出来。 抬头仰望好似鱼龙的洞窟,心中凛然生出被压倒的恐惧。 登上高处感到脚力疲倦,远望又引发诸多忧虑。 不知何时能再次重来,记得记下停船的这个地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圌山附近停船时的所见所感。诗的开头通过“青山傍我舟,势若随人去”生动地描绘出圌山的形态,仿佛与人相随,赋予了山以动态之感。接着解释了山名为“随山”的缘由。然后描写了潮水退落时岸边的景象以及登山远望时的感受,既有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绘,如“龈腭尽呈露”,又有内心感受的表达,如“凛有覆压惧”“望远关百虑”,展现了诗人在面对大自然时的敬畏和思考。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再来此地的期待,并希望记住这个停船之处。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开阔,将山水景色与诗人的情感融合在一起,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顾清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士廉,号东江。弘治六年进士。授编修,进侍读。平生以名节自励。正德初刘瑾擅权,同邑张文冕附之为显宦,清即绝不与通。瑾衔之,出为南京兵部员外郎。瑾诛,累迁礼部右侍郎。前后请立太子、罢巡幸,疏凡十数上。嘉靖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谥文僖。工书,笔致清劲。有《松江府志》、《傍秋亭杂记》、《东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