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六日乡人会饯两邑新尹于寓舍既罢不寐旋书所感得三十四韵论其格制不足言诗而朴野恳悃拟诸田夫野老之词或可备询访之一二也

· 顾清
吾邦古壮县,驰望自宋唐。 胜国登使府,因之启上洋。 官曹虽日崇,阡陌仍故疆。 宋季已穷蹙,取民犹甚凉。 一坏贾绵州,再困朱管张。 浸淫到国初,乃至十倍强。 浮名累仁政,有识空叹伤。 宣祖痛裁损,经纶更文襄。 民力既以纾,赋入乃有常。 公家无阙事,帑廪有馀藏。 后来诸君子,率由如旧章。 至今乡父老,稽首周侍郎。 粤从近岁来,智者好纷更。 或云时世异,古法今难行。 或云广储积,典守为民殃。 墉坊一以决,狐鼠恣披壤。 但见私税增,不闻公廪穰。 己巳及庚午,诸仓惟栋梁。 苟能实蠲税,犹或幸小康。 功名掩慈惠,白纸栽青桑。 都将烟水区,指作禾黍场。 一字挂经费,年年理逋亡。 从此遂困弊,萧然类穷乡。 去夏复霖雨,湖田尽沧浪。 监司不肯奏,郡邑徒苍皇。 荒租二十万,积雪傅严霜。 君子清庙器,牛刀试新芒。 顾此凋瘵馀,宜尔劳运量。 立国自有本,为政自有纲。 不闻慈母子,饥寒啼路傍。 往迹既非远,后贤蔚相望。 区区闵人穷,寝食热衷肠。 愿见德化成,联飞入明光。 还将镂青管,浓墨书循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胜国:被灭亡的国家,在文中指元朝。“胜”读音为“shèng”。
  • 使府:官署,文中指知府的官署。
  • 阡陌:田地中间纵横交错的小路,代指农田。
  • 穷蹙(cù):窘迫,困厄。
  • 浸淫:逐渐蔓延、扩展。
  • 浮名:虚名。
  • 宣祖:指明宣宗。
  • 文襄:可能指某位有文襄谥号的人,文中可能指对治理有贡献的人。
  • (shū):缓和,解除。
  • 帑廪(tǎng lǐn):国库与粮仓。
  • 稽首:古代的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
  • (yuè):助词,用于句首或句中。
  • 纷更:变乱更易。
  • (juān):免除。
  • (bū)亡:逃亡的人,这里指拖欠赋税的人。
  • 凋瘵(zhài):衰败,困疲。
  • 运量:筹划。

翻译

我们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就是壮县,从唐宋时期就名声远扬。 元朝时这里成为了使府,于是开启了上洋的发展。 虽然官府的规模日益庞大,但农田还是原来的疆土。 宋朝末年已经很困窘,对百姓的盘剥还是很厉害。 先是贾绵州,接着是朱管张,使得情况愈发糟糕。 这种情况一直蔓延到明朝初年,甚至达到了原来的十倍还多。 虚名拖累了仁政,有识之士只能空自叹息哀伤。 明宣宗痛心这种情况进行裁损,经过治理加上有文襄这样的人, 百姓的压力得以缓解,赋税的收入也有了常规。 国家没有什么事情办不成,国库粮仓也有了盈余。 后来的各位君子,大都遵循着原来的规则。 至今乡里的父老们,还向周侍郎叩头致谢。 从近年来开始,有些聪明人喜欢变乱更改。 有人说时代不同了,古代的方法现在难以实行。 有人说广泛储备物资,看守的人会成为百姓的灾祸。 城墙和坊市一旦被破坏,狐鼠就肆意地破坏土地。 只看到私人税收增加,没听说过公家粮仓充实。 己巳年和庚午年,各个粮仓只剩下了栋梁。 如果能够切实免除赋税,或许还能有幸达到小康。 功名掩盖了仁慈恩惠,白白地在青桑上写下政绩。 把那些烟水区域,都指作种植禾黍的田地。 一个字涉及到经费,年年都在处理拖欠赋税和逃亡的人。 从此就变得困窘疲弊,萧条得如同穷乡僻壤。 去年夏天又下起了连绵大雨,湖田都变成了大水坑。 监司不肯上奏,郡县只能惊慌失措。 荒废的租税有二十万,像积雪上又覆盖了严霜。 君子是朝堂上的贤才,如牛刀初试锋芒。 看到这里衰败疲惫的情况,应该努力进行筹划。 建立国家有自己的根本,治理政事有自己的纲领。 没听说过仁慈的母亲和孩子,因为饥寒在路边啼哭。 过去的事迹并不遥远,后世的贤才众多令人期待。 我小小的心里怜悯百姓的穷困,寝食难安满心忧虑。 希望能看到道德教化成功,大家一起飞黄腾达进入朝廷。 还要拿起刻字的青管,用浓墨书写官员的良好政绩。

赏析

这首诗以叙事的方式,描述了当地从宋唐以来的历史变迁,特别是对赋税政策的变化及其影响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诗中指出,在宋朝末年和明朝初年,由于各种原因,百姓负担沉重,地方经济陷入困境。而近年来的一些变革,并没有带来好的结果,反而使得情况更加糟糕。作者通过对这些现象的描述,表达了对百姓困苦的同情和对良好治理的期望。

整首诗语言朴实,感情真挚,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民生的关怀。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过去的繁荣与现在的困境相对比,突出了问题的严重性。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希望能够改变现状,实现国家繁荣、百姓安康的美好愿望。

顾清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士廉,号东江。弘治六年进士。授编修,进侍读。平生以名节自励。正德初刘瑾擅权,同邑张文冕附之为显宦,清即绝不与通。瑾衔之,出为南京兵部员外郎。瑾诛,累迁礼部右侍郎。前后请立太子、罢巡幸,疏凡十数上。嘉靖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谥文僖。工书,笔致清劲。有《松江府志》、《傍秋亭杂记》、《东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