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斋三咏次金贰守仲仁韵文笔峰

· 顾清
高压重城郡圃东,分明一笔倚青空。 云蒸不作昙花雨,神运遥生月殿风。 此日育王重锡号,向来毛颖谢论功。 李藩未试南山判,傥可提携入汉宫。
拼音

所属合集

#荷花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郡斋(jùn zhāi):郡守的府第。
  • 重城:有多层城墙的城市。
  • 昙花雨:佛教传说中,昙花开放时会有花雨降下,这里指文笔峰的云蒸雾绕并非昙花雨般的虚幻之景。
  • 神运:神奇的运笔。
  • 月殿风:月宫中的清风,形容文笔峰的风格高洁。
  • 育王:此处可能指佛教中的育王塔,也可能是借指对文笔峰的一种尊崇。
  • 锡号:赐予名号。
  • 毛颖:毛笔的代称。
  • 李藩:唐代官员,此处可能以其指代有识人之能的人。
  • 南山判:原指用《汉书》中的典故来断案,这里可能借指对事物的评判。

翻译

在郡城东边的郡守府第旁边,有一座文笔峰高耸地压迫着重重城墙。它仿佛是一支巨大的笔倚靠在青空之上,轮廓分明。山峰上云雾蒸腾,但并非如昙花雨般虚幻,其神奇的气势仿佛是从月宫中吹来的清风,遥然而生。如今,这座文笔峰重新得到了尊崇的名号,以往的毛笔都要在此面前谢罪,承认自己的功劳不及。如果有像李藩那样能够慧眼识才的人来对这座山峰进行评判,或许它能够被提携进入汉宫般的荣耀之地。

赏析

这首诗以文笔峰为描写对象,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表达,展现了文笔峰的雄伟和独特魅力。首联描述了文笔峰的地理位置和高大形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颔联进一步描绘了山峰的云雾和神奇气势,富有浪漫色彩。颈联则从对文笔峰的赞美延伸到对其地位的强调,使文笔峰的形象更加高大。尾联则以假设的方式,表达了对文笔峰能够得到更高认可的期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文笔峰的描绘,传达出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顾清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士廉,号东江。弘治六年进士。授编修,进侍读。平生以名节自励。正德初刘瑾擅权,同邑张文冕附之为显宦,清即绝不与通。瑾衔之,出为南京兵部员外郎。瑾诛,累迁礼部右侍郎。前后请立太子、罢巡幸,疏凡十数上。嘉靖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谥文僖。工书,笔致清劲。有《松江府志》、《傍秋亭杂记》、《东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