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魏和公

天涯倾盖乐何如,况复神交三载馀。 说剑崆峒跨斗气,摛文禹穴得新诗。 风流久托寰中赏,磊落曾寻物外庐。 击筑高歌弹铗好,王门原可曳长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倾盖:途中相遇,停车交谈,双方车盖往一起倾斜。指初次相逢或订交。
  • 崆峒(kōng tóng):山名,在今甘肃平凉市西。
  • 摛文(chī wén):铺陈文采。
  • 禹穴:相传为夏禹的葬地,在今浙江绍兴之会稽山。
  • 寰中:人世间。
  • 磊落:形容胸怀坦白。
  • 物外庐:世外的屋舍,指远离尘世的地方。
  • 击筑:筑,古代弦乐器,似琴,以竹尺击弦发声。
  • (jiá):剑柄,这里指剑。
  • (jū):衣服的大襟,这里指衣服。

翻译

在天涯相遇并成为知己是多么快乐啊,何况我们已经神交三年多了。在崆峒山上谈论剑术,豪迈之气纵横;在禹穴之地施展文采,创作出新的诗篇。你的风流才情长久以来受到世间的赞赏,你胸怀坦白,曾去寻找那远离尘世的地方。击筑高歌,弹剑而唱,多么美好,在王公贵族门前原本也可以拖着长长的衣襟(表示得到赏识和重用)。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赠给魏和公的,诗中表达了对魏和公的赞美和敬仰之情。首联表达了作者与魏和公在天涯相遇并成为知己的快乐,以及他们深厚的友谊。颔联通过“说剑崆峒”和“摛文禹穴”,展现了魏和公的豪迈气概和文学才华。颈联强调了魏和公的风流才情受到世人赞赏,以及他追求超脱尘世的高尚品格。尾联的“击筑高歌弹铗好”描绘了一种豪迈洒脱的场景,最后一句“王门原可曳长裾”则暗示了魏和公本有能力得到王公贵族的赏识和重用。整首诗意境豪放,情感真挚,用典恰当,充分体现了作者对魏和公的钦佩之情。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三年渡辽海,涉琼南而归,备尝艰阻,胸次益潇洒廓落。再依雷峰,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 13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