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膳郎中侯纶母张宜人寿七十
五丝蹙云双帔长,珠冠翠蕤明两珰。
早年身侍两姑傍,良人执戟戍边方。
齐眉举按上高堂,夜灯课子青藜光。
良人已矣诸孤昌,大者名在六郡良。
小者南省尚书郎,诸孙阶下俨成行。
瑶环瑜珥间珩璜,花前迭进奉霞觞。
花枝拂帘风日香,人间总谓天茫茫。
有如人斯天岂忘,新年七十鬓微霜。
药饵不御身康强,门前晋水春洋洋。
谓君酿取酒千缸,君家此乐殊未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蹙(cù)云:形容头发如同云朵般卷曲。
- 帔(pèi):古代披在肩背上的服饰。
- 蕤(ruí):指草木的花下垂的样子。
- 珰(dāng):古代妇女戴在耳垂上的装饰品。
- 良人:古时夫妻互称,后多用于妻子称丈夫。
- 执戟(jǐ):指拿着戟,这里指守卫边疆。
- 齐眉举按:表示夫妻之间相敬如宾。
- 藜(lí):一种草本植物,可做拐杖,这里指用藜做的火把。
- 瑶环瑜珥(ěr):瑶、瑜都是美玉,环、珥指耳饰。这里泛指美玉制成的饰物。
- 珩(héng)璜(huáng):都是古代的玉器名,一般为佩玉的组成部分。
翻译
她的头发如五丝般卷曲,双肩上披着长长的帔巾,头戴珠冠,翠下垂饰明亮的耳珰。早年她侍奉在两位婆婆身旁,丈夫则拿着戟守卫边疆。她与丈夫相敬如宾,一同登上高堂,夜晚在油灯下教导孩子,青藜的光芒照亮着。丈夫已经离世,但孩子们都已成长兴盛,长子在六郡中声名良好。小儿子是南省的尚书郎,孙子们在阶下整齐地排列着。她身上佩戴着美玉制成的饰物和佩玉,在花前依次进献捧着美酒的酒杯。花枝轻拂着帘子,风日中散发着花香,人们总说世事茫茫如天。但有这样的人存在,上天又怎会遗忘,她如今新年已七十岁,鬓发稍有些白霜。她不用吃药饵身体依然健康强壮,门前的晋水在春天里波光粼粼。希望您酿造千缸美酒,您家的这种快乐没有尽头。
赏析
这首诗是为精膳郎中侯纶的母亲张宜人祝寿而作。诗中描绘了张宜人的端庄外貌和她早年的生活经历,她侍奉公婆,相夫教子,辛勤持家。尽管丈夫早逝,但她的孩子们都有所成就,孙子们也成长得很好。诗人通过对张宜人的赞美,表达了对她品德和坚韧精神的敬佩,以及对她长寿和幸福生活的祝愿。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五丝蹙云双帔长”“珠冠翠蕤明两珰”等,生动地描绘了张宜人的形象;“齐眉举按上高堂,夜灯课子青藜光”则表现了她的贤淑和对子女的教育重视。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既有对张宜人过去生活的回顾,也有对她现在幸福生活的描绘,充满了对生命的赞美和对美好品德的颂扬。
顾清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士廉,号东江。弘治六年进士。授编修,进侍读。平生以名节自励。正德初刘瑾擅权,同邑张文冕附之为显宦,清即绝不与通。瑾衔之,出为南京兵部员外郎。瑾诛,累迁礼部右侍郎。前后请立太子、罢巡幸,疏凡十数上。嘉靖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谥文僖。工书,笔致清劲。有《松江府志》、《傍秋亭杂记》、《东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
顾清的其他作品
- 《 旧有诵十二月吴江竹枝歌者戏效之得三首而止十一月廿三夜不寐因足成之诗成梦乘马上曲磴地名湖塘遇小儿杜姓者同行论处世之道甚悉 》 —— [ 明 ] 顾清
- 《 奉饯郡守稷山王侯得凤字 》 —— [ 明 ] 顾清
- 《 书尺 》 —— [ 明 ] 顾清
- 《 甲戌郊祀斋居落齿有作正月十二日再落一齿用前韵亦斋居也 》 —— [ 明 ] 顾清
- 《 戏和石潭尝酒 》 —— [ 明 ] 顾清
- 《 赋僮仆欢迎贺叔武尊人都宪致仕 》 —— [ 明 ] 顾清
- 《 廿一日夜坐忆亡儿 》 —— [ 明 ] 顾清
- 《 松岭长春为周淳甫母寿 》 —— [ 明 ] 顾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