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菊为盛德彰赋

· 顾清
江南人家誇有竹,君家有竹还有菊。延年一脉是仙传,不数江头千亩绿。 茅檐萧洒纸窗净,竹阑宛转苔阶曲。畦分种别人事尽,雨沐风晞生意足。 八月欲尽九月初,霜风渐高木叶枯。邻家萧条我富贵,金钗玉佩罗庭除。 湘累放逐怨枯槁,渊明亦为五斗驱。南阳老人空寿考,食粟饮水终痴愚。 不如先生生长太平世,读书卖药至老不受樊笼拘。 菊花本是萧散物,亦自乐与君为徒。自从入京师,十年无地容挥锄。 盆栽担买不快意,梦中往往寻郊居。老去君方厌尘土,病来我正思江湖。 青山何日遂东去,一舟定与鸱夷俱。疏篱矮屋时入眼,枫叶芦花堪画图。 此时我家菊亦盛,亭馆亦可罗尊壶。君来不惮百里远,我能无酒为君沽。 长安在西向东笑,只恐春风桃李背面偷揶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kuā):夸赞,夸奖。
  • 延年:这里指菊花有延年益寿的功效。
  • 江头千亩绿:指江边大片的翠竹。
  • 萧洒:同“潇洒”,指整洁大方,不拘束。
  • 宛转:曲折。
  • (xī):晒干。
  • 湘累:指屈原,因屈原投湘水而死,故称“湘累”。
  • 放逐:指古代把被判罪的人驱逐到边远地方。
  • 枯槁:憔悴,瘦瘠。
  • 渊明:指陶渊明。
  • 五斗驱:指陶渊明为了微薄的俸禄而担任官职。
  • 南阳老人:可能指的是在南阳生活的某位老者,此处可能用来泛指那些虽然长寿但生活平淡的人。
  • 寿考:长寿。
  • 萧散:潇洒疏散。
  • 京师:京城。
  • 鸱夷(chī yí):这里指范蠡弃官后遨游五湖所乘的皮袋,借指退隐。

翻译

江南的人家都夸赞自家有竹子,您家有竹子还有菊花。菊花有延年益寿的作用,这是如同仙传的功效,不比江边那大片的翠竹差。 茅屋整洁大方,纸窗干净,竹篱笆曲折环绕,苔藓覆盖的台阶弯曲有致。田地里分别种植着各种植物,人们尽心照料,经雨水沐浴、风吹日晒,植物充满生机。 八月将近九月初,秋霜渐起,树叶枯萎。邻居家显得萧条,而我家富贵,金钗玉佩摆满庭院。 屈原遭放逐心怀怨恨而憔悴,陶渊明也为了那微薄的俸禄去做官。南阳的老人虽然长寿,但只知道吃粮喝水,最终还是有些愚痴。 不如先生您生长在太平盛世,读书卖药,到老都不受世俗的束缚。 菊花本就是潇洒疏散的植物,也乐意与您为伴。自从来到京城,十年都没有地方能让我自在地挥锄种地了。 盆栽的花担着买总觉得不称心,梦中常常寻找那郊外的居所。年老后您才开始厌烦尘世的喧嚣,生病时我正想着那江湖的自在。 不知哪一天能向东去到青山,乘坐一条小船,一定像范蠡一样退隐江湖。稀疏的篱笆和低矮的房屋不时出现在眼前,枫叶和芦花构成了美丽的图画。 这时我家的菊花也开得茂盛,亭台馆舍也可以摆放酒壶。您来不怕路途百里之远,我怎能没有酒来为您招待呢。 长安在西边,我却向着东方欢笑,只担心春风中桃花李花在背后偷偷嘲笑。

赏析

这首诗以江南人家的竹和君家的竹菊开篇,通过对比突出了菊花的独特价值。诗中描绘了茅檐、纸窗、竹阑、苔阶等景物,展现出一种幽静而富有生机的生活环境。接着,诗人提到了屈原、陶渊明和南阳老人,通过对比他们的境遇,表达了对世俗功名利禄的看法,认为不如像诗中所写的先生那样,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诗中还表达了对京城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菊花的喜爱之情。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优美,情感真挚,通过对各种意象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引用,传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顾清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士廉,号东江。弘治六年进士。授编修,进侍读。平生以名节自励。正德初刘瑾擅权,同邑张文冕附之为显宦,清即绝不与通。瑾衔之,出为南京兵部员外郎。瑾诛,累迁礼部右侍郎。前后请立太子、罢巡幸,疏凡十数上。嘉靖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谥文僖。工书,笔致清劲。有《松江府志》、《傍秋亭杂记》、《东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