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专城:指主宰一城的州牧、太守等地方长官。(“专”读作“zhuān”)
- 戴得:承受,获得。
- 皇恩:皇帝的恩德。
- 带砺荣:比喻功勋卓著,爵位永传。
- 庾岭:山名,在今江西大庾县南,岭上多梅,又称梅岭。
- 洞庭:湖名,位于湖南。
- 双璧:喻指一对完美的人或物。
- 旌旗:旗帜的总称。(“旌”读作“jīng”)
- 珠水:珠江的别称。
翻译
前往汉阳这次行程并非去担任地方长官,而是获得皇帝的恩德,带着功勋卓著的荣耀。 庾岭上的月亮圆了,秋扇也带着丝丝凉意,洞庭湖上风声急促,舞衣轻盈飘动。 在这人世间到哪里去寻找如这两人般完美的兄弟呢,今日清楚地看到了你们兄弟二人。 无数的旌旗飘扬在珠江水面上,我和你一样有着离别的伤情。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高文斗兄弟随父归籍汉阳的送别之情。诗的首联点明高文斗兄弟此行并非普通的赴任,而是带着皇帝的恩宠和荣耀,为下文的抒情做了铺垫。颔联通过描写庾岭的秋月和洞庭湖的风声,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又灵动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离别时的季节和环境。颈联则赞美了高文斗兄弟的优秀,称他们为“双璧”,表现出诗人对他们的赞赏和对离别的不舍。尾联以珠江上飘扬的旌旗象征着离别,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共同的别离之情。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离别之绪。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三年渡辽海,涉琼南而归,备尝艰阻,胸次益潇洒廓落。再依雷峰,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 1311篇诗文
释今无的其他作品
- 《 彭退庵明府汪汉翀水部招同杨司李莲峰黄都阃君甫李副戎禹门张茂才雏隐王孝廉震生及澹归探梅篁村 》 —— [ 明 ] 释今无
- 《 和吴采臣粮宪春日偕两令君令甥及诸公过游予他出乘予新制舟至大通寺 》 —— [ 明 ] 释今无
- 《 缆路 》 —— [ 明 ] 释今无
- 《 官桥 》 —— [ 明 ] 释今无
- 《 癸丑仲春梅长道兄洁诚拨置家缘入海幢将一月修建大悲宝忏深念众生以无明业垢妄造种种能一念回光可以薄宿愆而植新种用是恳祷上及父母下逮亲串凡在梅公相敬相爱之中则以真诚感格仰求拯拔夫舍资财作佛事人或不少舍资财而能洁身洁念则甚少也能洁身洁念时或不少能深知一念回光可以消殒业垢又能扩充其量上及父母下逮亲串此非自信之笃其能如是乎士夫家以理解恃聪明不信有此忏业消垢之事然念念腾腾岂他人哉此固不足与俗人言也梅兄当自信之耳 》 —— [ 明 ] 释今无
- 《 罗浮飞云顶午夜听泉 》 —— [ 明 ] 释今无
- 《 朱孔晖澹归俗婿也来自武林时澹归与予度夏海幢孔晖因从予品戒于其归送诗三章 》 —— [ 明 ] 释今无
- 《 晤连山令张羽皇率赠 》 —— [ 明 ] 释今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