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酬杨椒山四首

蓬瀛回首欲沾巾,势入艰危托故人。 褊性由来难避俗,迂儒垂老拙谋身。 赭衣相值仇秦越,綵笔谁看泣鬼神。 辛苦不妨淹日月,授书喜有汉良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蓬瀛(péng yíng):神话中的仙境,比喻遥远而难以到达的地方。
  • 褊性(biǎn xìng):性格狭隘,固执己见。
  • 迂儒(yū rú):指迂腐的学者。
  • 赭衣(zhě yī):古代囚犯所穿的赤褐色衣服,这里指囚犯。
  • 綵笔(cǎi bǐ):五彩的笔,比喻文采。
  • 仇秦越:比喻关系疏远,如同秦国与越国之间的距离。
  • 泣鬼神:形容文章或行为感人至深,连鬼神都会为之动容。
  • 授书:传授书籍或知识。
  • 汉良臣:指汉代的贤良之臣。

翻译

回首望向遥远的仙境,我几乎要泪湿衣襟,身处困境中,只能依靠旧日的友人。我这固执的性格向来难以适应世俗,年老的迂腐学者也拙于谋生。穿着囚衣的我与他们相遇,彼此间如同秦国与越国般疏远,又有谁能欣赏我用五彩笔写下的感人至深的文字呢?尽管辛苦,但我不介意岁月蹉跎,因为我欣喜地得到了汉代贤臣传授的知识。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在困境中的无奈与对知识的渴望。诗中,“蓬瀛”与“赭衣”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作者从理想跌落到现实的悲凉。通过“褊性”、“迂儒”的自嘲,作者揭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而“綵笔谁看泣鬼神”则流露出对才华被埋没的哀怨。最后,“授书喜有汉良臣”一句,既是对知识的珍视,也透露出对古代贤臣的敬仰,为全诗增添了一抹亮色。

赵完璧

明山东胶州人,字全卿,号云壑,又号海壑。由贡生官至巩昌府通判。工诗,多触事起兴,吐属天然。有《海壑吟稿》。 ► 54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