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见饥民扫拾草子

渺渺荒原雪欲残,穷民无计扫凝寒。 置锥无地周田坏,潦水滔天舜帝难。 囷簏已空犹菜色,簸扬何日足饥餐。 散金不解书生策,徒向陈红发浩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渺渺:形容荒原广阔无垠的样子。
  • 穷民:贫困的百姓。
  • 置锥无地:形容极度贫困,连放置锥子的地方都没有。
  • 周田坏:指田地荒芜,无法耕种。
  • 潦水滔天:形容洪水泛滥,水势浩大。
  • 囷簏:古代用来储存粮食的圆形或方形仓库。
  • 簸扬:用簸箕扬去糠秕、杂物等,这里指粮食的加工。
  • 陈红:指陈年的粮食。

翻译

荒原上的雪即将融化,广阔无垠。贫困的百姓无法抵御严寒,生活无计可施。他们极度贫困,连放置锥子的地方都没有,田地荒芜,无法耕种。洪水泛滥,水势浩大,即使像舜帝那样的贤君也难以应对。储存粮食的仓库已经空空如也,百姓们面带菜色,饥饿难耐。粮食加工的日子何时才能到来,以满足他们的饥饿?我虽然有散金之策,却无法解决书生的问题,只能对着陈年的粮食发出深深的叹息。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荒原上贫困百姓的艰难生活,通过“渺渺荒原”、“穷民无计”、“置锥无地”等词语,生动地展现了他们的困境。诗中“潦水滔天舜帝难”一句,既表达了自然灾害的严重性,也暗含了对当时社会治理的不满。结尾的“徒向陈红发浩叹”则抒发了诗人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和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

赵完璧

明山东胶州人,字全卿,号云壑,又号海壑。由贡生官至巩昌府通判。工诗,多触事起兴,吐属天然。有《海壑吟稿》。 ► 54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