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怀

· 刘基
蟋蟀巳在宇,鸿雁方来宾。 天秋风露寒,阴谷何时春。 欲为商声歌,恐惊梁上尘。 衡门掩仲蔚,庶用存吾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蟋蟀:一种昆虫,常在秋天鸣叫。
  • :屋檐。
  • 鸿雁:一种候鸟,秋天南飞。
  • 来宾:指鸿雁南飞过冬。
  • 阴谷:深谷,常指阴冷之地。
  • 商声:古代五音之一,代表秋天的声音。
  • 梁上尘:屋梁上的尘埃,比喻久未打扫的居所。
  • 衡门:简陋的门。
  • 仲蔚:人名,可能是指隐士。

翻译

蟋蟀已经在屋檐下鸣叫,鸿雁正南飞过冬。 秋天的天空风凉露冷,深谷中何时能迎来春天? 想要唱出代表秋天的商声,又怕惊动了屋梁上的尘埃。 简陋的门掩着,与仲蔚相伴,或许这样能保存我的本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通过蟋蟀和鸿雁的活动,表达了季节的变迁和自然的循环。诗中“天秋风露寒,阴谷何时春”一句,既展现了秋天的寒冷,又隐含了对春天温暖的期盼。后两句则通过“商声”和“梁上尘”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既想表达秋天的哀愁,又担心打破宁静的生活。最后,诗人选择与仲蔚相伴,保持本真,体现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世界的珍视。

刘基

刘基

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及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

刘基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