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阳早发

山城挝鼓四更时,官道萧萧马正嘶。 霜重敝貂寒透骨,月明啼雁迥生思。 长风游子驱千里,乔木微禽羡一枝。 坐损红颜成底事,吴山楚水转相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沭阳:地名,今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
  • 挝鼓:敲鼓,这里指更鼓声。
  • 四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四更大约是凌晨1点到3点。
  • 官道:官方修建的道路,这里指大道。
  • 萧萧:形容马嘶声。
  • 敝貂:破旧的貂皮大衣。
  • 迥生思:远生思,指思绪遥远。
  • 长风游子:指远行的旅人。
  • 乔木微禽:高大的树木和微小的鸟儿,比喻自己微不足道。
  • 羡一枝:羡慕一枝之栖,指渴望安定的生活。
  • 坐损红颜:指因久坐而使容颜憔悴。
  • 吴山楚水:泛指江南地区,这里指诗人的故乡。
  • 相嗤:相互嘲笑。

翻译

山城中的更鼓声在四更时分响起,大道上马儿正发出萧萧的嘶鸣。 霜重使得破旧的貂皮大衣也透骨寒冷,月光下啼叫的大雁让思绪飘向远方。 长风中的游子驱车千里,而我这微不足道的人却羡慕那高树上的小鸟一枝之栖。 久坐使得容颜憔悴,这究竟是为了什么?我的故乡吴山楚水之地,人们或许正在相互嘲笑我。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在沭阳早发的情景,通过“山城挝鼓”、“官道萧萧”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孤寂冷清的氛围。诗中“霜重敝貂寒透骨”一句,既表达了寒冷的天气,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凄凉。后两句“长风游子驱千里,乔木微禽羡一枝”则通过对比,抒发了诗人对安定生活的渴望和对漂泊生活的无奈。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感慨。

赵完璧

明山东胶州人,字全卿,号云壑,又号海壑。由贡生官至巩昌府通判。工诗,多触事起兴,吐属天然。有《海壑吟稿》。 ► 54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