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织词

· 刘基
草间小虫名促织,夜夜隔窗鸣不息。 小儿侧足潜听声,雕笼铁栅闭尔形。 金钱纵斗争相妒,得胜转多扃转固。 高秋九月严霜飞,开笼却放枯蔓归。 旧穴无踪故帷去,生死凄凉向何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促织:一种小虫,即蟋蟀。
  • 侧足:侧着脚,小心翼翼的样子。
  • 雕笼铁栅:精美的笼子和坚固的栅栏,形容关押促织的器具。
  • 金钱纵斗:指用金钱作为赌注的斗蟋蟀游戏。
  • 扃转固:门闩转动得更加牢固,比喻笼子关得更紧。
  • 严霜:寒冷的霜。
  • 枯蔓:干枯的藤蔓,这里指促织。
  • 故帷:旧的帷幕,比喻旧的栖息地。

翻译

草丛中有一种小虫名叫促织,每晚隔着窗户不停地鸣叫。小孩子们小心翼翼地侧耳倾听,用精美的笼子和坚固的栅栏将它们关起来。用金钱作为赌注的斗蟋蟀游戏中,胜利者得到的笼子关得更加牢固。深秋九月,严寒的霜降来临,打开笼子将这些干枯的藤蔓放归自然。旧的栖息地已经无迹可寻,旧的帷幕也已离去,这些促织的生死凄凉,又将何去何从呢?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述促织的生活状态,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生物的捕捉和利用,以及生物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悲惨命运。诗中,“雕笼铁栅”和“金钱纵斗”揭示了人类对促织的囚禁和利用,而“严霜飞”和“枯蔓归”则象征着促织在自然环境中的脆弱和无奈。最后两句“旧穴无踪故帷去,生死凄凉向何处?”更是深刻地表达了对促织命运的同情和对人类行为的反思。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关怀。

刘基

刘基

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及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