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兴

· 刘基
日落天气凉,逍遥步庭墀。 蟋蟀巳在宇,鸿雁来何迟。 少壮轻远游,衰老伤别离。 念我亲与友,各在天一涯。 音容两契阔,悲欢绝相知。 铩羽怀旧林,葺繗思故池。 百年能几何,逝者无还期。 俛仰增感叹,有怀当语谁。 殷勤托宵梦,聊用慰所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庭墀(chí):庭院中的台阶。
  • 蟋蟀(xī shuài):一种昆虫,常在秋季鸣叫。
  • :屋檐。
  • 鸿雁:大雁,常用来比喻书信或远行。
  • 契阔:分离,疏远。
  • 铩羽:羽毛折断,比喻失败或受挫。
  • 葺繗(qì lí):修补鱼网,比喻思念家乡。
  • 俛仰(fǔ yǎng):低头和抬头,比喻时间的短暂。

翻译

日落时分,天气凉爽,我在庭院台阶上悠闲地散步。蟋蟀已经在屋檐下鸣叫,而鸿雁却迟迟未至。年轻时轻率地远游,到了老年却为别离而伤感。我想念我的亲人和朋友,他们各自在天边。我们的音容已经疏远,悲欢也无法相互了解。我像折断羽毛的鸟儿怀念旧林,像修补鱼网的人思念故池。人生百年又能有多久,逝去的时间没有回来的可能。我低头抬头间增加了许多感叹,有这些感慨又能向谁诉说。我只能殷勤地托付给夜晚的梦境,用以安慰我的思念。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在日落时分的庭院中,感受到的孤独与思念。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如蟋蟀的鸣叫和鸿雁的迟来,表达了作者对亲人和朋友的深切怀念。诗中“少壮轻远游,衰老伤别离”一句,深刻反映了人生不同阶段对离别的不同感受。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对自然和人生的观察,传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慨。

刘基

刘基

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及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