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二十一首

· 刘基
吾闻共工台,乃在昆崙北。 长蛇戴九头,利吻错戈戟。 呿呀恣啖食,抵厥成溪泽。 呜呼三仞沮,可以警贪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共工:古代神话中的水神,传说曾与颛顼争帝位,怒触不周山,导致天崩地裂。
  • 昆崙:即昆仑山,古代神话中的神山,常与神仙、神话故事相关联。
  • 长蛇戴九头:指九头蛇,古代神话中的怪物,象征着灾难和祸害。
  • 利吻:锋利的嘴。
  • 错戈戟:交错排列的戈和戟,古代兵器,这里形容九头蛇的凶猛。
  • 呿呀:张口的样子。
  • 恣啖食:任意吞食。
  • 抵厥:到达极点。
  • 三仞沮:三仞,古代长度单位,一仞约等于八尺;沮,水积聚的地方。这里指水深且广。
  • 警贪得:警示人们不要贪婪。

翻译

我听说共工的台座,位于昆仑山的北边。那里有一条九头蛇,它的嘴锋利如同交错的戈戟。它张开大口肆意吞食,直到将一切化为溪泽。啊,那深达三仞的积水,足以警示那些贪婪之人。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神话中的共工台和九头蛇,形象地展现了古代人们对于贪婪和灾难的恐惧。诗中“长蛇戴九头,利吻错戈戟”一句,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九头蛇的凶猛,而“呿呀恣啖食,抵厥成溪泽”则进一步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其破坏力。最后,“呜呼三仞沮,可以警贪得”则是对贪婪行为的深刻警示,表达了诗人对于道德和行为的思考。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警示和教诲的意义。

刘基

刘基

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及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