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高邮纳款漫成口号

· 刘基
闻道高邮巳彻围,却愁淮甸未全归。 圣朝雅重怀柔策,诸将当知虏掠非。 尧帝封疆元荡荡,世皇功业甚巍巍。 忠臣义士同休戚,纵欲偷安总祸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纳款:归顺,投降。
  • 彻围:解除围困。
  • 淮甸:指淮河流域的平原。
  • 圣朝:对当时朝廷的尊称。
  • 雅重:非常重视。
  • 怀柔策:通过温和手段使边远民族归顺的政策。
  • 虏掠:掠夺,抢劫。
  • 尧帝:古代传说中的贤明帝王。
  • 封疆:疆界,领土。
  • :本来,原来。
  • 荡荡:广阔无边的样子。
  • 世皇:指当时的皇帝。
  • 巍巍:高大壮观的样子。
  • 休戚:喜乐和忧虑,福和祸。
  • 祸机:隐藏的祸患。

翻译

听说高邮已经解除了围困,但我仍然担心淮河流域的平原尚未完全归顺。我们伟大的朝廷非常重视通过温和手段使边远民族归顺的政策,各位将领应当明白掠夺是错误的。尧帝的疆域原本是广阔无边的,而当今皇帝的功业也是极其高大壮观的。忠臣义士们与国家同甘共苦,如果只是贪图安逸,那将是隐藏的祸患。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国家边疆安全的关切和对朝廷政策的支持。诗中,“闻道高邮巳彻围”一句,既表达了对高邮解围的欣慰,又隐含了对淮河流域尚未完全安定的忧虑。后文通过对“圣朝雅重怀柔策”和“诸将当知虏掠非”的强调,展现了诗人对和平政策的推崇和对军事掠夺的反对。最后,诗人以尧帝的广阔疆域和世皇的伟大功业为背景,强调了忠臣义士与国家同命运的重要性,警示人们不可贪图安逸,以免埋下祸根。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

刘基

刘基

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及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

刘基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