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兴

· 刘基
近闻丹诏出天闱,圣主鸣谦下土知。 岂意豺狼犹桀黠,未随干羽格庭墀。 四郊多垒忠臣耻,百战无前壮士规。 寄语总戎熊虎耐,莫教长愧伐檀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丹诏:红色的诏书,指皇帝的命令或诏令。
  • 天闱:皇宫的门,代指朝廷。
  • 鸣谦:谦逊有礼。
  • 下土:指天下百姓。
  • 豺狼:比喻凶恶的敌人。
  • 桀黠:jié xiá,凶猛而狡猾。
  • 干羽:古代的兵器,这里指战争。
  • 格庭墀:指在朝廷中进行正义的斗争。
  • 四郊多垒:形容战乱频繁,到处都是敌人的堡垒。
  • 忠臣耻:忠臣感到羞耻,因为未能平定战乱。
  • 百战无前:形容战士勇猛无敌。
  • 壮士规:壮士的准则,即勇往直前。
  • 总戎:总指挥,指军事统帅。
  • 熊虎耐:比喻将领应如熊虎般勇猛且有耐心。
  • 伐檀诗:《诗经》中的一篇,这里指古代的战歌,比喻战争。

翻译

最近听说皇帝的红色诏书从皇宫发出,圣明的君主谦逊有礼,天下百姓都知道。没想到那些凶恶的敌人依然凶猛狡猾,未能通过战争在朝廷中进行正义的斗争。四周都是敌人的堡垒,忠臣为此感到羞耻,战士们则勇猛无敌,立下无前的壮志。寄语给那些如熊虎般勇猛且有耐心的军事统帅,不要让我们长久地为未能平定战乱而感到羞愧,如同古代的战歌中所唱。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关切和对忠臣壮士的期望。诗中,“丹诏出天闱”描绘了皇帝的英明与谦逊,而“豺狼犹桀黠”则揭示了敌人的凶残与狡猾。通过对“四郊多垒”和“百战无前”的对比,诗人强调了忠臣的耻辱感和壮士的英勇。最后,诗人寄语给军事统帅,希望他们能够像熊虎一样勇猛且有耐心,不要让国家长久地处于战乱之中,体现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英雄的呼唤。

刘基

刘基

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及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