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剧再韵

敛含固塞束,濩尸良意多。 遭丧惟俗信,讲礼有谁过。 古制思收复,今人事议和。 最怜相送丑,前路拥笙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敛含:指为死者整理遗容,放入棺材。敛,整理;含,放入。
  • 固塞束:指将棺材封闭。固,固定;塞,封闭;束,捆绑。
  • 濩尸:指为死者沐浴更衣。濩,洗涤。
  • 良意多:指这些丧葬仪式中蕴含着对死者深厚的哀思和尊重。
  • 遭丧:遭遇丧事,即家中有人去世。
  • 俗信:指民间的信仰和习俗。
  • 讲礼:指讲究礼仪。
  • 古制:古代的制度和习俗。
  • 收复:恢复,指恢复古代的丧葬制度。
  • 议和:指现代人对于丧葬方式的讨论和妥协。
  • 相送丑:指送葬的场面不雅观,不符合礼仪。
  • 前路拥笙歌:指送葬队伍中竟然有人演奏笙歌,显得不庄重。

翻译

整理遗容,封闭棺材,为死者沐浴更衣,这些丧葬仪式中蕴含着对死者深厚的哀思和尊重。遭遇丧事时,人们往往遵循民间的信仰和习俗,讲究礼仪,但真正能过问的人却不多。我们思考着恢复古代的丧葬制度,而现代人则在讨论和妥协中寻找平衡。最令人遗憾的是,送葬的场面往往不雅观,不符合礼仪,送葬队伍中竟然有人演奏笙歌,显得不庄重。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丧葬仪式的描写,表达了对传统丧葬文化的怀念和对现代丧葬习俗的批评。诗中“敛含固塞束,濩尸良意多”展现了古代丧葬仪式的庄重和尊重,而“遭丧惟俗信,讲礼有谁过”则揭示了现代社会对丧葬礼仪的忽视。最后两句“最怜相送丑,前路拥笙歌”更是以讽刺的笔触,批评了现代送葬场面的不庄重。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现代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

郑文康

明苏州府昆山人,字时乂,号介庵。正统十三年进士。观政大理寺,寻因疾归。父母相继亡故后,绝意仕进,专心经史。好为诗文。有《平桥集》。 ► 27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