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四十首
小鱼头如针,大鱼须如松。
小大各生育,孰私天地功。
坤灵发淫怒,溟海簸惊风。
大鱼食小鱼,陂池为之空。
陂空水亦竭,小大相噞喁。
但见灌莽间,颅骨成崆巃。
残膏饫蝼蚁,孰辨鲸与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坤灵:指大地。
- 溟海:指大海。
- 陂池:池塘。
- 噞喁(yǎn yóng):鱼口向上,露出水面。
- 灌莽:丛生的草木。
- 颅骨:头骨。
- 崆巃(kōng lóng):山高的样子,这里形容骨头堆积如山。
- 残膏:剩余的油脂。
- 饫(yù):饱食。
- 蝼蚁:蚂蚁。
- 鯼(zōng):一种鱼。
翻译
小鱼的头像针一样细小,大鱼的须像松树一样粗壮。 无论大小,各自繁衍生息,谁又能独享天地的恩赐呢? 大地发怒,大海掀起惊涛骇浪。 大鱼吞食小鱼,池塘因此变得空荡。 池塘空了,水也干涸,大小鱼儿都露出水面呼吸。 只见丛生的草木间,鱼骨堆积如山。 剩余的油脂滋养着蚂蚁,谁又能分辨出鲸鱼和鯼鱼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大小鱼类的生存斗争,反映了自然界中弱肉强食的残酷现实。诗中,“坤灵发淫怒,溟海簸惊风”形象地描绘了大自然的威力,而“大鱼食小鱼,陂池为之空”则直接揭示了生存竞争的残酷。最后,诗人以“残膏饫蝼蚁,孰辨鲸与鯼”作结,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和价值相对性的深刻思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和自然法则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