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二十一首

· 刘基
平居观群物,纷纷争朵颐。 口舌不能胜,兵戈遂相随。 古来豪杰士,于今安所之。 大运一朝至,孰分贤与蚩。 所以四老人,去采商山芝。 清风扇六合,百世真吾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朵颐:指鼓动腮颊嚼东西的样子,这里比喻争斗、争夺。
  • 口舌:指言语争论。
  • 大运:指天命,大势。
  • 孰分:谁来区分。
  • 贤与蚩:贤人和愚人。
  • 四老人:指商山四皓,古代传说中的四位隐士。
  • 商山芝:商山上的灵芝,象征隐士的高洁。
  • 六合:指天地四方,泛指天下。

翻译

在平静的生活中观察世间万物,人们纷纷争斗不休。 言语争论无法取胜,便用兵器相互对抗。 自古以来的英雄豪杰,如今他们都在哪里? 一旦大势已去,谁还能区分贤人和愚人。 因此那四位老人,选择去商山采摘灵芝。 清新的风气吹遍天下,百代之后他们仍是我的楷模。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世事的观察,表达了对纷争和变迁的深刻感慨。诗中,“平居观群物,纷纷争朵颐”描绘了人们为利益争斗的场景,而“口舌不能胜,兵戈遂相随”则进一步揭示了争斗的残酷和无奈。后文通过对比“古来豪杰士”与“大运一朝至”,强调了时势的无常和个人的渺小。最后,诗人以“四老人”采芝商山为喻,表达了对高洁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清平世界的渴望,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和理想社会的追求。

刘基

刘基

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及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

刘基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