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霁 (jì):雨雪停止,天放晴。
- 清宵:清静的夜晚。
- 迥未明:特别地不亮。
- 漏结:指更漏的声音停止,表示夜已深。
- 断寒更:寒夜的更声中断,表示夜深人静。
- 鸣风:风声。
- 窗纸:窗户上的纸。
- 如水衾稠:形容被子冷如水,稠密而冷。
- 宦情:官场生涯的情感。
- 三径:指隐居的地方。
- 尺书:书信。
- 久滞:长时间停留未到。
- 雁无声:比喻音信不通。
- 衰年:老年。
- 勤动:勤劳工作。
- 升斗:指微薄的俸禄。
- 解轻:看轻,不重视。
翻译
雪后天晴的夜晚格外不明亮,宫城里的更漏声已停,寒夜更声也已断绝。 风声吹动窗纸,惊醒了我的残梦,被子冷如水,让我感受到官场的冷漠。 隐居的地方已荒废,但我仍未离去,书信长时间未到,音信全无。 尽管年老,我仍自甘勤劳工作,微薄的俸禄我为何不轻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冬夜不眠的官员的内心世界。诗中,“雪霁清宵迥未明”一句,既描绘了自然景象,又隐喻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孤寂。“鸣风窗纸惊残梦”则通过风声和窗纸的响动,表达了诗人被现实惊醒的无奈。后两句“三径已荒人未去,尺书久滞雁无声”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涯的厌倦。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