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景

八月淮海客孤城,高斋暮景何如情。 孤鸿落日天边去,双杵秋风月下鸣。 满地花飞红雪冷,一庭竹合翠云平。 禁他离思沉酣睡,奈尔寒蛩日夜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淮海:指淮河流域和海河流域,这里泛指江苏、安徽一带。
  • 孤城:孤立的城市或城堡。
  • 高斋:高雅的书房或居所。
  • 暮景:傍晚的景色。
  • 孤鸿:孤单的鸿雁。
  • 双杵:两根捣衣的木棒,常用来比喻秋夜的捣衣声。
  • 花飞红雪:形容花瓣飘落如红色的雪花。
  • 竹合翠云:竹林茂密,如同翠色的云彩。
  • 寒蛩:秋天的蟋蟀。

翻译

在八月,我作为客人孤身一人来到淮海地区的孤城,傍晚时分,高雅的书房里,我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愫。孤单的鸿雁随着落日飞向天边,两根捣衣的木棒在秋风中月下发出声响。满地的花瓣如同红色的雪花飘落,带来一丝寒意,庭院中的竹林茂密,宛如翠色的云彩平铺。尽管离别的思绪让我沉醉于睡梦之中,但那秋天的蟋蟀日夜不停的鸣叫,却无法让我完全忘却。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在八月客居淮海孤城的傍晚景象,通过孤鸿、落日、双杵、秋风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孤独、思乡的情感。诗中“花飞红雪冷”和“竹合翠云平”两句,以色彩和景象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表达。最后两句通过“寒蛩日夜声”的描写,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无奈。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赵完璧

明山东胶州人,字全卿,号云壑,又号海壑。由贡生官至巩昌府通判。工诗,多触事起兴,吐属天然。有《海壑吟稿》。 ► 54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