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兴三首

· 刘基
病骨愁寒忆见春,及观春色却愁人。 转添细草当门径,不惜秾华委路尘。 去国杜鹃红泪尽,伤时庾信白头新。 风波满地鸬鹚鸟,相趁衔鱼饱一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病骨:指病弱的身体。
  • 寒忆:寒冷中的回忆。
  • 见春:看到春天的到来。
  • 春色:春天的景色。
  • 愁人:使人感到忧愁。
  • 转添:反而增加。
  • 细草:细小的草。
  • 当门径:挡在门前的小路上。
  • 不惜:不吝惜。
  • 秾华:繁盛的花朵。
  • 委路尘:落在路上的尘土中。
  • 去国:离开国家。
  • 杜鹃红泪:杜鹃鸟的红色眼泪,比喻离别的悲伤。
  • 伤时:感伤时事。
  • 庾信: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此处指代诗人自己。
  • 白头新:新添的白发,指年纪的增长。
  • 风波:比喻动荡不安的时局。
  • 鸬鹚:一种水鸟,善于潜水捕鱼。
  • 相趁:相互趁机。
  • 衔鱼:嘴里叼着鱼。
  • 饱一身:吃饱自己。

翻译

病弱的身体在寒冷中回忆着春天的到来,但当我真正看到春天的景色时,却感到更加忧愁。门前的小路上反而增加了细小的草,我不吝惜那些繁盛的花朵落在路上的尘土中。离开国家的杜鹃鸟已经流尽了红色的眼泪,而我这个感伤时事的庾信,新添的白发见证了年纪的增长。动荡不安的时局中,鸬鹚鸟相互趁机潜水捕鱼,只为吃饱自己。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病中对春天的期待与实际春景带来的忧愁,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感慨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诗中“病骨愁寒忆见春”一句,既描绘了诗人的身体状况,又暗含了对春天的渴望。然而,“及观春色却愁人”则突显了现实与期望的落差,春色虽美,却无法抚慰诗人的心灵。后文通过杜鹃红泪和庾信白头的比喻,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深切忧虑。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动荡时局的深刻反思和对个人境遇的无奈感慨。

刘基

刘基

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及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