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学愚先生遗像

铜鞮太守斯文主,松谷先生后学师。 及第文章存旧藁,过庭诗礼记当时。 功名到手烟云薄,忠孝存心天地知。 前辈典型今渐远,仰瞻遗像一嗟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铜鞮(tóng dī):古代地名,此处指代学愚先生曾任太守的地方。
  • 太守:古代官职,相当于现代的省长或市长。
  • 斯文:指文化、学问。
  • 松谷先生:指学愚先生,因其号为松谷。
  • 后学:后来的学者,指学生或晚辈。
  • 及第:科举考试中取得功名,特指考中进士。
  • 旧藁(gǎo):旧时的文稿。
  • 过庭:指家中的庭院,引申为家教、家学。
  • 诗礼:指古代的诗经和礼记,代表文化教育。
  • 功名:指通过科举考试获得的官职和荣誉。
  • 烟云:比喻世事变幻无常,也指功名的虚幻。
  • 忠孝:忠于国家和孝顺父母,是中国传统美德。
  • 前辈:指先前的学者或长辈。
  • 典型:典范,榜样。
  • 嗟咨(jiē zī):叹息,感叹。

翻译

铜鞮的太守,是文化的领袖,松谷先生,是我们后学的导师。 他考中进士的文章还保留着旧时的文稿,家中的教育,诗经和礼记的教诲,至今记忆犹新。 功名到手后,世事变幻无常,但他的忠孝之心,天地可鉴。 前辈的典范已经渐行渐远,仰望着他的遗像,我不禁叹息。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对学愚先生深深的敬仰和怀念。诗中,“铜鞮太守”和“松谷先生”分别代表了学愚先生的官方身份和学术地位,强调了他在文化和教育上的卓越贡献。通过提及“及第文章”和“过庭诗礼”,诗人回忆了学愚先生的学术成就和家庭教育的影响。最后,诗人感叹前辈的典范已远,表达了对过去时代的怀念和对学愚先生精神的继承与发扬的愿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深沉,是对先贤的一种崇高敬意。

郑文康

明苏州府昆山人,字时乂,号介庵。正统十三年进士。观政大理寺,寻因疾归。父母相继亡故后,绝意仕进,专心经史。好为诗文。有《平桥集》。 ► 27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