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广东方宪使入京

万里遥瞻尺五天,梦魂先到御阶前。 袖中奏稿皆民瘼,担上行囊只俸钱。 旌节晓冲梅岭雨,轩车寒带蓟门烟。 重来莫负南人望,要见贪泉变醴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尺五天:形容天空高远,这里指京城。
  • 御阶:皇帝的台阶,代指朝廷。
  • 民瘼:民众的疾苦。
  • 俸钱:官员的薪水。
  • 旌节:古代使者所持的符节,用以表示身份。
  • 梅岭:地名,位于广东与江西交界处。
  • 轩车:古代官员乘坐的车。
  • 蓟门:地名,指北京。
  • 南人望:南方人民的期望。
  • 贪泉:传说中能使饮者生贪念的泉水。
  • 醴泉:甘甜的泉水,比喻清廉。

翻译

远望万里,仿佛能看到高耸入云的京城天际,梦中的灵魂已先一步到达皇宫的台阶前。 袖中藏着上奏的稿件,满载着民众的疾苦,而担上的行囊里,只有微薄的薪水。 清晨,旌节在梅岭的雨中破晓,轩车带着寒意穿越蓟门的烟雾。 再次归来时,不要辜负南方人民的期望,要让那贪婪的泉水变成甘甜的醴泉。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廉洁的官员从广东赴京的情景,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众的深切关怀。诗中“袖中奏稿皆民瘼,担上行囊只俸钱”一句,生动地展现了他清廉自守的形象。末句“重来莫负南人望,要见贪泉变醴泉”寓意深远,既表达了对官员清廉的期望,也寄寓了对社会风气改善的美好愿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高尚的政治理想和道德情操。

郑文康

明苏州府昆山人,字时乂,号介庵。正统十三年进士。观政大理寺,寻因疾归。父母相继亡故后,绝意仕进,专心经史。好为诗文。有《平桥集》。 ► 27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