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怀

· 刘基
夕簟既清,瓶水既寒。 浩歌临风,忧来多端。 悬崖而栖,瞽以为安。 菅茅在门,蒙以为兰。 黍稷弗膳,腐鲍是餐。 干将挂壁,敝履加冠。 宛其悲矣,能不永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夕簟(xī diàn):晚上的竹席。
  • 瓶水:瓶中的水,这里指冷水。
  • 浩歌:大声歌唱。
  • (gǔ):盲人。
  • 菅茅(jiān máo):一种普通的草。
  • 蒙以为兰:误以为兰花。
  • 黍稷(shǔ jì):古代的粮食作物,这里指主食。
  • 腐鲍:腐烂的鲍鱼,比喻劣质的食物。
  • 干将:古代名剑,这里比喻珍贵的东西被忽视。
  • 敝履:破旧的鞋子。
  • 加冠:戴上帽子,这里指不合适的搭配。

翻译

夜晚的竹席已经清凉,瓶中的水也变得寒冷。我大声歌唱,迎着风,心中的忧愁却纷繁复杂。住在悬崖边,盲人却以为安全。门前的菅茅,被误认为是兰花。不吃主食,却吃腐烂的鲍鱼。珍贵的干将剑挂在墙上,破旧的鞋子却戴在头上。这样的悲哀,怎能不让人长叹不已。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深刻不满和悲愤之情。诗中“夕簟既清,瓶水既寒”描绘了一个清冷的夜晚,为后文的忧愁情绪做了铺垫。接着,诗人通过“悬崖而栖,瞽以为安”等句,讽刺了人们对危险的盲目无知和对美好事物的误判。最后,“干将挂壁,敭履加冠”则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失望和对珍贵事物的忽视的痛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强烈,展现了诗人深刻的洞察力和强烈的批判精神。

刘基

刘基

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及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