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一首赠宗文侄

· 刘基
鸡鸣朝晖,草露未晞,巢鸟于飞。 鸡鸣夕阴,草露淋淫,鸟归于林。 鸡鸣匪司时,鸟举匪有期。 氓之蚩蚩,盖亦何思? 朝露白如玉,我不敢躅,恐湿我足。 夕露光如珠,我不敢踰,恐湿我裾。 谁谓河弗广,可航可荡。 风波无期,不如勿往。 谁谓林弗幽,可遨可游。 豺虎无虞,不如勿由。 中田有禾,园有树麻。 发石有泉,可以为家。 中田有麦,园有树核。 采山有蔬,可以为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xī):晒干。
  • 淋淫:连绵不断。
  • (méng):古代指百姓。
  • 蚩蚩(chī chī):愚昧无知的样子。
  • (zhú):踏,踩。
  • (yú):越过。
  • (jū):衣服的前后部分。
  • 豺虎:比喻凶猛的敌人。
  • 无虞:无忧无虑。
  • 树麻:指种植的麻类植物。
  • 树核:指种植的果树。
  • 采山:指山中采摘。

翻译

鸡在朝阳下鸣叫,草上的露水还未干,巢中的鸟儿开始飞翔。 鸡在夕阳下鸣叫,草上的露水连绵不断,鸟儿飞回林中。 鸡鸣并非为了报时,鸟儿飞翔也没有固定的时刻。 百姓们愚昧无知,他们又在思考什么呢? 早晨的露水晶莹如玉,我不敢踏足,怕湿了我的脚。 傍晚的露水闪耀如珠,我不敢越过,怕湿了我的衣襟。 谁说河不够宽广,可以航行可以荡漾。 但风波无常,不如不要前往。 谁说林不够幽静,可以遨游可以游玩。 但豺虎无忧,不如不要经过。 田中有禾,园中有麻。 开石有泉,可以作为家。 田中有麦,园中有果树。 山中有蔬菜,可以作为宅。

赏析

这首作品以鸡鸣为引,描绘了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场景。通过对比朝夕的景象,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生活的常态。诗中“鸡鸣匪司时,鸟举匪有期”反映了自然界的无序与人类生活的有序之间的对比。后文通过对露水的描写,隐喻了生活中的谨慎与选择。最后,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述,传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环境的珍视。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刘基

刘基

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及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