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虚周道士还俗多年而贫老如故元帅石末公怜其无依复令归观就养
白鹤栖青松,愿与人世违。
松高风露寒,却向人间飞。
江湖无稻粱,岁莫将畴依。
稽首浮丘公,涕泪洒毛衣。
浮丘怜老鹤,解悟既往非。
浴以丹池泉,照以若木晖。
翛然骨髓清,还向青松归。
松叶烟茸茸,松华雾菲菲。
可栖复可食,其乐天下稀。
如何从雁骛,喋呻图身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紫虚:道教中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 周道士:指周姓的道士。
- 还俗:指僧尼或道士离开宗教生活,回到世俗生活。
- 元帅石末公:指当时的军事领袖,石末公。
- 稽首:古代的一种礼节,低头到地,表示尊敬。
- 浮丘公:道教中的神仙。
- 丹池:道教中指炼丹的地方,也指神仙沐浴的地方。
- 若木:神话中的树名,传说太阳在其下西落。
- 翛然:形容迅速、无拘无束的样子。
- 喋呻:形容鸟类啄食的样子。
翻译
白鹤栖息在青松之上,本愿远离人世纷扰。 松树高耸,风露寒冷,它却飞向人间。 江湖之中无稻粱可食,年末将依何方? 向浮丘公稽首致敬,涕泪洒满羽毛。 浮丘公怜悯这只老鹤,理解它过去的错误。 用丹池的泉水为它沐浴,用若木的光辉照耀它。 它迅速地感到骨髓清新,重新飞向青松。 松叶如烟般茸茸,松花如雾般菲菲。 既可栖息又可食用,其乐天下罕见。 为何要从雁群中,贪图身肥而啄食?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白鹤的隐喻,描绘了周道士从道教生活回归世俗的境遇。诗中,白鹤象征着周道士,其从高洁的青松飞向人间,反映了周道士还俗的无奈与选择。浮丘公的形象则代表了道教的宽容与救赎,为老鹤带来新生。诗末的反问,表达了对周道士选择世俗生活的疑惑与反思,同时也体现了对道教理想的怀念与尊重。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展现了作者对人生选择与宗教信仰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