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杂诗四首

· 刘基
久晴思得雨,既雨久复厌。 广庭屯阴气,平陆就昏垫。 凄风吹人寒,朱火黯无燄。 水衣上高墉,泉溜发枯堑。 青泥没逵道,寸步不可觇。 慷慨成感伤,缠绵积忧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昏垫:指因水患而使人困顿。
  • 朱火:指红色的火焰。
  • 水衣:指苔藓。
  • :城墙。
  • 泉溜:泉水。
  • :壕沟。
  • 逵道:四通八达的道路。
  • :窥视,查看。

翻译

久晴之后渴望雨水,雨下久了又感到厌烦。 广阔的庭院中阴气弥漫,平原大地因水患而使人困顿。 凄凉的风吹来,让人感到寒冷,红色的火焰也显得黯淡无光。 苔藓爬上了高高的城墙,泉水在干枯的壕沟中流淌。 青泥淹没了四通八达的道路,寸步难行,无法窥视前方的路。 激昂的情绪转为感伤,忧虑和思念交织积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久雨之后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天气变化的复杂情感。诗中,“久晴思得雨,既雨久复厌”一句,既反映了人们对天气的普遍期待,也揭示了期待之后可能产生的厌倦。后文通过对庭院、大地、风、火、苔藓、泉水、道路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阴冷、潮湿、泥泞的氛围,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忧愁和思念。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刘基

刘基

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及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