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四十首

· 刘基
殊俗甘朐䏰,比之刍牛腴。 殷勤奉宾客,自谓敬有馀。 鸱嚇虽异贯,赤惑谁能祛。 霾阴蔽玄象,清渭混污渠。 谁能继夏后,再分龙与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殊俗:不同的风俗习惯。
  • 朐䏰(qú rǔn):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美味食物。
  • 刍牛:喂草的牛,指普通的牛。
  • :肥美。
  • 鸱嚇(chī hè):鸱鸟的叫声,比喻异端邪说。
  • 赤惑:深重的迷惑。
  • :除去。
  • 霾阴:阴霾,指天气阴沉。
  • 玄象:天象,指天空的景象。
  • 清渭:清澈的渭水。
  • 污渠:污浊的水沟。
  • 夏后:夏朝的君主。
  • 龙与鱼:比喻高贵与卑贱。

翻译

不同的风俗习惯中,人们甘愿品尝传说中的美味朐䏰,将其比作喂草的牛更加肥美。 殷勤地招待宾客,自认为已经非常尊敬。 尽管鸱鸟的叫声与常人不同,但深重的迷惑谁能除去? 阴霾遮蔽了天空的景象,清澈的渭水与污浊的水沟混为一体。 谁能继承夏朝君主的遗志,再次区分高贵与卑贱?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不同风俗、美食、待客之道的描述,以及对天象、水质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和道德标准的忧虑。诗中“鸱嚇虽异贯,赤惑谁能祛”反映了作者对异端邪说的警惕,而“霾阴蔽玄象,清渭混污渠”则隐喻了社会的混沌和道德的沦丧。结尾的“谁能继夏后,再分龙与鱼”则寄寓了作者对恢复社会秩序和道德标准的期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反映了明代文人对于时代变迁的深刻思考。

刘基

刘基

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及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