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寓六首

· 刘基
白露下木叶,凄凉江海秋。 江皋有鸣雁,噭噭安所求。 稻粱日萧索,风雨徒离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白露: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九月七日、八日或九日,此时天气开始转凉,露水增多。
  • 木叶:树叶。
  • 凄凉:形容环境或心情的孤寂冷落。
  • 江皋:江边高地。
  • 鸣雁:鸣叫的雁。
  • 噭噭:形容声音响亮而悲切。
  • 萧索:稀少,冷落。
  • 风雨:比喻困难和挫折。
  • 离忧:离别的忧愁。

翻译

白露时节,树叶飘落,江海之滨秋意凄凉。 江边的高地上,鸣叫的雁儿响亮而悲切,它们在寻求什么安宁? 稻粱日渐稀少,冷落无依,风雨中徒增离别的忧愁。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秋天的凄凉景象,通过白露、落叶、鸣雁等意象,传达出深秋的孤寂与哀愁。诗中“噭噭安所求”一句,既表达了雁儿的悲鸣,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无助。末句“风雨徒离忧”更是深化了这种离别的忧愁,使整首诗充满了感伤的氛围。

刘基

刘基

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及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

刘基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