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卯岁首早朝奉天殿柬翰林大本堂诸友

· 刘基
枝上鸣嘤报早春,御沟波澹碧龙鳞。 旂常影动千官肃,环佩声来万国宾。 若乳露从霄汉落,非烟云抱翠华新。 从臣才俊俱杨马,白首无能愧老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旂常(qí cháng):古代旗帜的一种,常用于朝廷礼仪。
  • 环佩:古代贵族佩戴的玉饰,行走时发出声响。
  • 霄汉:天空极高处,比喻极高。
  • 翠华:指皇帝仪仗中以翠羽为饰的旗帜或车盖,代指皇帝。
  • 杨马:指杨雄和司马相如,两位都是汉代著名的文学家。

翻译

枝头的鸟儿鸣叫,预示着早春的到来,御沟的水波泛着碧绿,如同龙鳞般闪烁。 旗帜在风中飘扬,映照出千官肃立的庄严,环佩的声响传来,仿佛万国来宾的到访。 如乳汁般的露水从高高的天空中落下,非烟非云的景象围绕着翠华新添的色彩。 我的同僚们才华横溢,都是像杨雄和司马相如那样的才子,而我白发苍苍,无能愧对这老去的身躯。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明朝时期宫廷早朝的盛况,通过自然景象与宫廷礼仪的结合,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朝廷的庄严。诗中“枝上鸣嘤报早春”一句,以鸟鸣预示春天的到来,生动而富有诗意。后文通过“旂常影动”、“环佩声来”等细节描写,展现了朝廷的隆重与和谐。结尾处,诗人自谦才疏学浅,与同僚相比显得黯然失色,表达了一种自省与谦逊的态度。

刘基

刘基

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及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