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 八咏楼作

· 刘基
鸣雨过庭除,病骨崚嶒不自扶。强倚阑干成小立,萧疏,立困依然作宰予。 惊觉失华胥,楼外青山落照馀。谁似庄周能化蝶,蘧蘧,心上闲愁一点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鸣雨:指雨声。
  • 庭除:庭院和台阶。
  • 病骨:指病弱的身体。
  • 崚嶒:形容山势高峻,这里比喻身体瘦弱。
  • 不自扶:不能自己支撑。
  • 阑干:栏杆。
  • 萧疏:形容人瘦弱或景物稀疏。
  • 立困:站立困难。
  • 宰予:《论语》中的人物,因白天睡觉而被孔子批评。
  • 惊觉:突然醒来。
  • 华胥:传说中的理想国,这里指梦境。
  • 落照:夕阳的余晖。
  • 庄周能化蝶:庄周梦蝶的故事,表示人生如梦,难以分辨现实与梦境。
  • 蘧蘧:形容梦境中的飘渺状态。
  • 心上闲愁一点无:心中没有一丝忧愁。

翻译

雨声在庭院和台阶间响起,我这病弱的身体瘦削得无法自己支撑。勉强依靠着栏杆,只能稍作站立,显得十分瘦弱,站立困难,仿佛是白天睡觉的宰予。

突然从梦中惊醒,楼外的青山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格外美丽。谁能像庄周那样,在梦中化作蝴蝶,飘渺而自由,心中没有一丝忧愁。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病中诗人在雨后的庭院中,依靠栏杆勉强站立的情景。通过“病骨崚嶒”和“立困依然作宰予”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后半部分通过“惊觉失华胥”和“谁似庄周能化蝶”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与梦境的感慨,以及对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整首词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刘基

刘基

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及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